贯彻二十大精神 打造高质量网课 ——2022年网络教学优秀教师风采展(四)

18.11.2022  23:51

编者按:坚守育人初心,共担战疫使命。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校教学队伍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河南省委、学校党委“能力作风建设年”要求,坚持早决策、重谋划,早部署、重实施,早培训、重效果,早运行、重保障,践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展示、高智慧协同,通过全心“备战”、用心“实战”、精心“应战”、暖心“助战”,多措并举推进线上教学,全面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教学主渠道,采用生动灵活的方式,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思政育人契机,涌现出一批优秀网络教学案例。为选树典型,展示网络教学成效和风采,进一步激发全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选编“2022年本科网络教学优秀风采集”,希望进一步引领我校网络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本期推出秦海敏、张静、白红娟、翟焕趁四位网络教学优秀教师,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和借鉴。

2022年网络教学优秀教师风采展(四)

编号

课程名称

姓名

学院

1

管理学科导论

秦海敏

管理学院

2

法理学

张静

法学院

3

化工原理A(二)

白红娟

化学化工学院

4

微生物学A

翟焕趁

生物工程学院


秦海敏 教授,管理学院教师,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主持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基础会计学》。



教学感悟: 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是一个爱国者,具有正确价值观;其次要拥有学科、专业和技能等知识。教师要用爱心、诚心、细心和耐心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发掘自身潜能。

本学期承担课程: 管理学科导论

课程设计: 基于学生为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会计学专业2022级新生,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转变为全程线上混合式教学。

1. 课程内容设计 管理学科导论》是面对会计学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学科平台必修课,属于专业引导课。教学内容不仅包含管理学科专属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科与专业认同感,还包含思政引领、高阶思维能力、考研与就业及创业、人文价值、自主学习能力、事业准备等多维度知识,涵盖了职业素养培养、主流价值观塑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

2.教学过程设计。 成立以管理学院教学副院长韩江为首席教授的课程组,基于学生中心、目标导向优化教学活动,采用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线下线上教学与“第二课堂”及微信或QQ推送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提高学生的学科与专业认知、道德品质修养、自主学习和反思的能力。

3.考核评价设计。 考核评价实现过程多元化、分散化,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学习通线上资源及第二课堂等整个教学过程,撰写课程报告,更清晰地认知管理学科,了解会计学科发展趋势,拓宽视野、提高格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动力,为未来胜任工作岗位、担当起社会重任、更好地报效国家而更加勤奋学习。


图1 知识广角

特色与创新:

1.重塑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以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具有正确价值观、充满正能量的合格人才为使命,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方面优化教学目标和内容。增加学校与学院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人才培养定位及特色等内容,厚植家国情怀,让学生领会“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自身”,筑牢“个人、家庭、专业、学科、学院、学校和国家”共同体意识,体会到一个人对国家的热爱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对故土家园、院校、学科与专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也是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进而激发学习激情。

2.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多元化教学。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聘请管理学院杨艳萍院长讲授校史与院史、物流系王伟老师等讲授创业竞赛。通过“第二课堂”推送财政部会计司等联合举办的会计诚信与高质量发展论坛、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视频、华为财经大揭秘视频、会计名家公益大讲堂,分享首期“我是创始人创业沙龙”中美国际创业港创始人王为工对创业本质、创业者具备的特质等解读,助力学生夯实知识、提升能力、塑造价值。


张静,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法理学的教学,曾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河南工业大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等荣誉及奖项。



教学感悟: 教育是影响人的艺术,与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相比,更深刻的影响莫过于更换大脑的“操作系统”。

本学期承担课程: 法理学

课程设计: 法理学》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转变为全程线上混合式教学。

1.课程内容设计 结合大一新生的学情特点,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除了传统法理学的六大知识模块外,注重对学生实践性知识的传授,着力让学生尽快适应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按照混合教学的规律,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两大部分:在线部分和课堂部分。在线部分内容重在方便学生的预习、复习以及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知识的拓展;课堂部分为难点、重点和综合应用,通过学习达到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


图1 在线课堂与知识拓展

2.教学过程设计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指导+课中讲解+课后答疑”三个阶段,并将在课后作业与答疑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作为下一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反馈,形成教与学的“闭环”。

课前采用递进式预习策略,针对可测量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完成电子教材通读、知识点微课观看、预习课件自学,并完成每一章的课前预习作业以检测预习成效。

课中环节主要有知识回顾、知识框架和内容的串讲、重难点突破、归纳总结等环节,辅之以即时的讨论与习题测验。

课后环节主要包括每一章的作业测验、单元测验、分组作业、专业著作的阅读指导、答疑等,除了知识上的解惑,更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学习通数据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实时的诊断评价和反馈,以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促进后续教学的持续改进。


图2 教学闭环之诊断和反馈

3.考核评价设计 一是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同时加强单元测验和随堂练习的强度,鼓励学生及时复习,定期总结,把功夫下到平时。二是利用学习通平台,考核课前预习内容完成率、课前测试准确率、课中直播参与率、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完成率与准确率等内容。三是通过考核标准公开化,使学生能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注重利用考核结果进行持续改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特色与创新:

1.授人予鱼,更授人以渔。 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外,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除了提供学习资源外,还提供给学生寻找学习资源的方式方法。


图3 授人以渔

2.注重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充 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如何让学生听得进、信得实、行得稳的问题上下功夫,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3.注重对动态学情的调研。 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亟需解决问题,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白红娟, 博士,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河南省本科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教学质量奖获得者。近年来,在课程线上资源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教学感悟: 爱学生,成就学生成才梦;爱工作,成就自己教书育人梦;爱家人,成就家庭幸福梦;心中有爱,美梦才能成真!

本学期承担课程: 化工原理A(二)

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A(二)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疫情原因,转为线上混合式教学。

1. 课程内容设计 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和分层,并结合学情分析,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基础知识和高阶性知识两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主要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来完成;高阶性知识部分通过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后知识及能力拓展环节来实现。

2.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实施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课前学生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根据课前教师推送的学习任务,完成预习视频、课件及预习测试等;课中通过教师重难点讲解、综合应用,案例分析、讨论及随堂测试等互动学习,实现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看课程知识和能力拓展资料,并实时进行讨论和答疑。


图1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图2课程平台首页

3.考核评价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性考核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除了常规的期末考试测评之外,增加平时的预习测试、随堂测试、调研报告、单元测试、作业等过程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实时评价和反馈,为教师施教提供及时、准确信息,实现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

特色与创新:

1 . 借助信息技术工具: 通过学习通平台提供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并充分利用学习通平台、腾讯会议及QQ群等,与学生进行全方位互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积极思考,实现高阶目标的达成。

2 . 注重 思政教育融入: 将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3 . 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以能力提升为导向,以学科竞赛为牵引”,引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化工原理实验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以工程实际问题牵引,不断引领学生自主逻辑分析、探索,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课程的挑战度。


翟焕趁, 生物工程学院教师,博士。主要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参与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食品微生物学》的建设。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加强教育教学创新,提高教书育人效果。



教学感悟: 兴趣是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科发展为依托,结合知识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学期承担课程: 微生物学A

课程设计: 微生物学课程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转变为全程线上教学。利用“学习通”上自建的课程资源+中国大学慕课上团队录制的实验视频资源,在腾讯会议和雨课堂开展互动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兼具的教学模式。


图1 课程平台首页

1.课程内容设计 微生物学课程与实际生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新冠肺炎疫情是由微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在课程内容设计时,将新型冠状病毒作为教学素材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章节中。学习通资源包括课程理论知识、精选的国内外重要研究成果和专家线上讲座等,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拓宽知识面;在线上课堂,重点理论知识中融入课程思政,将知识教育与正确价值观教育相融合。

2.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互动相融合构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通过任务引领,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任务,学生进行线上预习PPT课件、知识点视频和拓展视频,完成预习测试题;课中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难点攻破、拓展延伸、归纳总结,达到教学目标;课后学生通过完成章节测试、绘制思维导图以巩固知识。

3.考核评价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通过过程性考核实现。大数据技术为线上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提供详细可靠的数据,平时成绩通过学习通与直播授课中的签到情况、线上学习时长、在线测验、参与讨论等多元评价;实验成绩由线上操作视频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期末考试综合化,客观题由系统统计,主观题由教师评价。

特色与创新:

1 . 教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产出导向,课程思政融入理论知识,加强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及创新精神。

2 .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展示真实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根据学科前沿发展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开阔学生视野。

3 . 学生评价 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学生参与的每项学习活动纳入考核范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也为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