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四上”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24.09.2015  10:39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水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是企业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延伸,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南阳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工业4.0”等信息化领域的战略决策,不断完善信息产业布局,壮大信息产业规模,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一、“四上”企业信息化发展特点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
  1、计算机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4012家四上调查企业中,拥有计算机8.16万台,比上年增长8.9%(按可比口径,下同),99.6%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了计算机,每百家企业拥有数量2033台,计算机数量在百台以上的企业有600多家。从使用计算机的种类看,除台式机外,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也占有一定份额,达到15.2%,其中大型企业的笔记本电脑使用比例超过两成。
      2、互联网接入也基本实现全覆盖。在被调查企业中,因工作使用互联网的企业占99.3%,98.1%的企业通过宽带连接互联网,数量比上年增长6.2%。有局域网的企业达到2094家,占所有企业的52.2%,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
  3、超过八成企业配备专职信息技术人员。调查显示,有信息技术人员的企业占所有“四上”企业的88.6%,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为1.19万人,每百家企业拥有297人。从信息技术人员占企业从业人数的比重看,小微企业为3.4%,分别比大型和中型企业高2.2和0.9个百分点。
  (二)企业互联网应用日趋多元化
  1、电子邮件在企业互联网应用中最为广泛。电子邮件作为信息化的基础形式,在企业的互联网应用中已较为普遍,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和沟通方式,电子邮件的应用占比达92.1%。此外,网上银行、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了解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对内对外招聘也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较多的活动,占比分别达到74%、63%、60.4%、49%。
  2、独立网站是企业宣传和推广的重要形式。在推广宣传方面,企业的互联网意识日益增强,采取独立网站进行宣传的企业占比最高,达44.1%;通过电子邮件和互联网广告宣传推广的企业次之,分别占35.1%和29.3%。利用社交网络或即时通讯社交工具这些新兴网络形式的企业也逐渐增多,占比达16%。
  3、大型企业网站拥有率最高。调查显示:有1527家企业拥有网站,网站拥有率达38.1%;拥有网站数量达1782个,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达到44个。从规模看,大型企业网站拥有率超过90%,中、小、微企业的拥有率分别为72.5%、60%、40.4%。分行业看,网站拥有率最高的是住宿和餐饮业,达72.3%;其次2-5位的分别是其他服务业(68.8%)、建筑业(63.9%)、批发和零售业(61%)、工业(60.6%)、房地产业(56.6%)。
  (三)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呈现差异化
  1、企业规模与信息化程度呈正相关。从企业运营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看,无论是财务、购销存、生产制造管理,还是物流配送、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信息化管理的程度也随之提高,大、中型企业在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程度普遍高于小、微企业。
  2、企业财务管理环节信息化程度最高。在被调查企业中,财务管理环节的信息化程度达到87.8%,明显高于其他环节。这说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环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核心。除财务管理外,客户关系和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程度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分别为35.9%和35.4%。
  3、不同行业间信息化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分行业看,工业企业购销存和生产制造环节信息化程度较高,分别为49.9%和34.6%;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分别为49.6%和41.2%;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的客户关系信息化管理程度高于其他环节,达43.7%;住宿和餐饮企业在客户关系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化程度均超过40%;其他服务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也达到44.4%。
  (四)企业信息化投入倾向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信息化投入高于第二产业。调查显示,“四上”企业第三产业信息化投入78.18亿元,占全部“四上”企业信息化投入的80.7%,占比高于第二产业61.3个百分点;其中一次性投入57.47亿元,占第三产业信息化投入的73.5%,高于第二产业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信息化投入中又更加注重一次性硬件投入,第三产业一次性硬件投入占第三产业一次性投入的88.8%,高于第二产业23.4个百分点。
  2、其他服务业信息化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最高。伴随着以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不断推进,服务业在国民经济行业中的占比逐年增加,信息化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服务业企业的信息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情况也验证了这一发展趋势。在各行业中,其他服务业的信息化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最高,占4.1%,比排在二、三位的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高出1.2、1.6个百分点。
  3、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一次性信息化投入更高。一次性投入占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呈现“两头大”,大型、微型企业的一次性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均超过80%,大型、微型企业的硬件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均超过60%,高于中型、小型企业。而中型和小型企业更加注重运营维护投入,中型、小型企业的运营维护投入占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分别为32.4%、37.6%,高于大型和微型企业。
  二、“四上”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
  (一)信息技术人员占企业从业人数比重较低。4012家调查企业共有从事信息技术的员工为1.19万人,每百家企业拥有从事信息技术人员297人,占“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比例仅为1.8%,低于“四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平均从业人员比重?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占比为0.7%,低于平均水平。工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占比均低于2%。
  (二)物流配送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有待提高。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要素环节中,物流配送的作用日益重要,但相应的信息化程度则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物流配送纳入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占比仅为12%,其中与物流配送关联度较高的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将物流纳入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占比分别只有15.2%、18.5%和5.6%,是各经营管理环节中信息化管理程度最低的。
  (三)企业信息化投入偏少。2014年,全市4012家调查企业信息化投入合计为92242.8万元,仅占营业收入的0.2%。其中: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的信息化投入分别为56098.6万元、4495.0万元、10143.2万元,仅占各自行业营业收入的0.2%、0.17%、0.19%。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应出台支持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配合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布局优化,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区域的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能级提升。探索开展信息化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并重的规划编制,形成政府统筹规划、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不断增加项目投资量和实物工程量,推动南阳信息基础设施网络覆盖,最大限度地为企业信息化发展铺平道路,清除障碍。
  (二)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信息化作为最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可以创造出比工业化生产方式更为先进的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的新的效能状态。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应引导企业融入“调结构”、“转方式”的大局中去,应利用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管理和生产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加快自身的网络、业务、服务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企业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以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系统集成和综合应用奠定基础,加快其领域内的科技创新,同时,信息化能够支撑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其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渗透和运用,深刻改变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开拓出诸如软件业、科技咨询业、数字出版业、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领域、新业态。同时,信息技术能够将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进行结合,便于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网络购销等,以实现现代化生产运作方式、经营模式的创新;信息技术在采购、库存、订单、配送、洽谈、支付和结算等领域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实现生产管理、客户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促进商业和管理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