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习和训练 刘洋:时刻准备着重返太空

23.07.2019  07:32

开栏的话

他们枕戈待旦、苦练本领;他们冲锋陷阵、舍生忘死;他们勇挑重担、争当先锋;他们不畏艰难、勇攀高峰。

“军人生死报国家,卫国护民责如山。”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更是他们的实际行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强军精武河南兵”。虽然他们参军时间不同、具体职责不同,但他们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个人梦与中国梦强军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之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迈出精忠报国的铿锵步伐。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邵可强实习生苏蓬莉

齐耳短发,说话干脆利索,一脸的阳光笑容,与执行神舟九号任务时展现出的自信与从容别无二致,这是航天员刘洋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2012年6月,作为飞行乘组成员之一的刘洋成功完成了神舟九号载人航天任务,成为了备受瞩目的中国首位成功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如今,距离航天飞行已过去了7年,刘洋的工作和生活到底什么样?

【心声】太空之旅是一次心灵与身体的涅槃

“虽然现在没有飞行任务,但平时我一直坚持学习和训练,在体能、技能、心理等各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推进,我时刻准备着重返太空。”刘洋一脸自信地说,执行神舟九号任务,那是她人生的一次洗礼,自己经历了一次心灵与身体的涅槃。

刘洋回忆说,当时透过舷窗看到地球的时候,感觉非常震撼,可以看到清晰的海岸线,可以看到大地是脉络分明的。在太空中虽然不能肉眼看到万里长城,但是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大江大河,特别是城市的灯光,在夜晚非常璀璨和美丽。

“地面一天24小时,太空则是90分钟绕地球一圈,在太空中一天要经历16次日出和日落。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并不像大家想象的只有乐趣,还有头涨、头疼、鼻塞、眼部充血。”刘洋说,在太空中吃的太空食品,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跟大家平时的煎炒烹炸是不一样的,太空食品都是装在一个袋子里面,用一些特殊的装备把它包裹起来,吃的时候要靠手挤出来。太空食品非常丰富,有宫保鸡丁、木须炒肉、黑椒牛柳等等,还有一些零食。

“任务完成后,经常有人问我,难道你不怕死吗?怕,怎么不怕?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有谁会不珍惜?但总有一些事情值得你为之奋斗和牺牲。”刘洋说,“这个时代给了每个人无限宽广的舞台,是时代成就了我,当时代给予我机遇时,我很庆幸没有因困难和挑战而停下奋斗的脚步。”

【背后】每天工作和生活都像高三学生一样

“执行任务后,经常有人问我,是不是从小就有着飞天的梦想?”谈起儿时的梦想,刘洋说自己曾想过当医生,当老师,当科学家,却从未将“航天员”列入自己的梦想清单。

直到1997年,国家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那时刘洋在郑州第十一中学读高三。“因为成绩不错,班主任在未通知我的情况下,替我报了名,我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刘洋说。

2009年,随着科技、经济和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国家决定招收新中国第一批女航天员,刘洋报名参加了选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当成为航天员后,一切从零开始。两年内,没有休息日,没有娱乐时间,没有睡过一天懒觉,没有在晚上十二点前关掉书桌上的台灯。闭上眼,脑子里只剩一个信念:为祖国出征太空;两件事:学习,训练。“那是一种比高三学习还要努力不止十倍的状态。”刘洋说。

航天员的许多训练极具挑战,为了达到转椅训练15分钟的及格标准,刘洋每天“打地转”,十五圈,二十圈……办法只有一个——坚持坚持再坚持;为了完成离心机超重训练,她每天坚持练习腹部和腿部力量,向首批航天员请教经验,向教员请教不同的对抗方法,不断总结摸索;为了提高头低位耐力,她睡觉时拿掉枕头,垫高双脚……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部考核,被确定为执行“神九”任务的航天员。

没有任务的航天员平时在做什么?刘洋说,根据工作安排,他们会在工作之余参加一些科普活动,但大多时间一直在训练和学习。如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进入空间应用阶段,中国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现在他们正在紧张备战空间站工程任务,日常训练非常紧张,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像高三的学生一样,完全按照着课表来进行上课和训练,都在为空间站任务做着积极的准备,希望能够早日到我们自己的空间站上去开展工作。

“面对长期驻留、多次出舱等新挑战和空间试验新要求,我必须再加把劲儿。”刘洋满怀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张怡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