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土味” 看河南这些乡村的生态“变装”

30.03.2022  08:10

大河网讯(政务记者 申华)平坦开阔的沥青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热闹的休闲广场 、整洁的农家院落……漫步在河南省汝州市的乡间,一幅幅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画卷徐徐铺展开来,让人赞叹不已。其实,早在2020年,汝州就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的最亮底色。在3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河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人员介绍了我省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生态强省建设为引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为驱动,省级生态县建设为基础的创建体系。

生态宜居的乡村“颜值”有多高?河南田间地头涌现出的“绿富美”是啥样?咱们一起来看看——

汝南:乡村增“颜值” 渐次“绿富美” 

“治理了环境以后,路很干净,水很清澈,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家门口有垃圾桶,房前屋后也都漂亮了,还建起了小公园,每天都过得很舒心,我们心里感到非常满意,为政府的决策点赞。”3月23日,在河南驻马店汝南县留盆镇老冯村,村民冯平和笑着告诉记者。

在河南驻马店汝南县留盆镇老冯村,村内道路平整通畅,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沟塘坑渠水清岸美,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村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在金铺镇姚寨村,村口修建了农耕文化园,园内“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宣传标语格外醒目。村民们告诉记者,农耕文化园成了村里的一个景点,平时会带孩子来玩。农耕文化园旁边还建成了村史馆,馆内有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和传统生活用具等,多角度地呈现了姚寨村的历史文化,附近村的村民经常会到这里参观。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充分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打造“一村一特色”,使乡村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

灵宝:“美丽庭院”以“优”带优,让“美”更美

“想着把自己家的院内院外收拾干净看着舒心,没想到还被评上了‘美丽庭院’示范户,挂了牌儿不说,周边乡亲们也都隔三差五来家瞅瞅,问问咋就把院子、门口收拾得这么齐整。”五亩乡桂花村美丽庭院示范户许怪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3月25日,在桂花村“三好一美”选树工作座谈会现场,示范户村民代表交流经验、分享感悟,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讲述各自家庭中的点点滴滴,相互传授在处理家庭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邻里关系、创建美丽庭院等方面的“绝招”,把中华女性勤劳、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和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以“小家美”促进“大家美”,让乡村由“家风美”变为“家乡美”。近年来,五亩乡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放在首位,先后表彰“孝子贤媳”“美丽庭院”“最美乡贤”“好媳妇”“好婆婆”等模范人物210余名,通过以“优”带优,让“美”更美,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乡村文明建设重“面子”更重“里子”。

汝阳:生态资源赋能 让美景“变现”

近日,在汝阳县三屯镇庙湾村、花西村,杏花、油菜花等大面积盛开,吸引不少游客踏春游玩。

今年,三屯镇举办“徜徉花海,三屯相约”为主题的春游季活动,在油菜花、杏花、桃花、梨花次第开放的春天,借力本地自然生态资源赋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踏青,增加农户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不仅如此,今年三屯镇还从许昌、焦作、山西购回优质柿树苗,种植了水果柿子、牛心柿子、黑柿子400余亩,利用新建村荒山面积大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林,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美丽山水催生美丽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我省制定出台的《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经济优势彰显,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赢、发展与民生同步的必然选择,是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的必由之路。目前,我省已拥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1个;省级生态县29个,相信未来这些数字会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乡村会成为“绿富美”集聚的世外桃源,充实着老家河南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