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青少年吸毒人数三年翻数倍 新型合成毒品受推崇

27.06.2016  09:49
很多年轻人倾向于新型的合成毒品,这些毒品对神经系统有极大损害。 - 新浪河南
来源: n.sinaimg.cn
很多年轻人倾向于新型的合成毒品,这些毒品对神经系统有极大损害。

  记者 李一川 见习记者 丁倩文 记者 王亚鸽/摄影

  核心提示|电影《门徒》中有一个场景:张静初饰演的阿芬一脸迷离,将针头对准脖子,“打脖子喽,更爽嘛”,在极致的欢愉与绝望中,阿芬死了,老鼠占领了她的身体……

  “现实中,毒品对人性的扭曲和身体的摧残比影视中的画面更可怕!当下,以麻古(又译作麻谷)、冰毒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正快速地在年轻人群体中蔓延,非常值得警惕。”郑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孔安说,当前,“冰毒”类新型毒品已成青少年吸食的主要对象,并呈大众化蔓延的趋势。

  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禁毒支队,探秘这群“在刀尖上起舞”的警察,倾听他们对青少年吸毒现状的剖析,感受他们在缉毒一线情与法的心理碰撞。

  “老烟民”渐逝,青少年吸毒却倍增

  “1993年、1994年,郑州最早一批吸毒者开始出现,这些人被称为‘老烟民’。他们大多是做服装或窗帘等批发生意的暴发户,多集中在火车站和国棉厂附近,以吸食海洛因、黄陂(粗制海洛因)为主。”禁毒支队民警耿斌说,随着时间推移,“老烟民”逐渐凋零,目前郑州市46岁以上的在册吸毒人员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虽然“老烟民”逐渐减少,但郑州市在册吸毒人数却并未有显著下降。“这主要是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群体在增多,应该引起极大关注。”孔安副支队长说。

  郑州市2015年度毒情报告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郑州市登记在册的17岁以下及18岁到25岁吸毒人员,三年时间里翻了数倍。据统计,35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占到郑州市在册吸毒人员几乎近半的比例。

  25岁以下吸毒人员以吸食“冰毒”等新兴毒品为主,而25岁到35岁吸毒群体则较多表现为多种毒品混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