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印的人才经

12.11.2018  0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正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河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前不久召开的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我省就以最大的诚意向世界发出了“招贤令”。报社今日刊发通讯《吴金印的人才经》,讲述我省老典型吴金印在“招人才、引智慧、创新发展”上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以飨读者。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岩森 陈慧

11月8日,卫辉市唐庄镇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在机器轰鸣声中,细小的聚酯颗粒眨眼间变成薄膜,再经过纵向横向拉伸,以每分钟500米的速度向前飞奔打捆。

整个流程由机器全自动化生产,日本技术专家奥本康宽在生产线上对产品质量全程把控。“你好,辛苦辛苦!”见到我们,69岁的奥本康宽一边用稍显生硬的汉语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安倍首相半月前来到中国,希望中日一直保持友好。我们公司很努力很有前途,请多为我们宣传!”

银金达是唐庄镇土生土长的企业,在当地政府有力的政策资金扶持下,从一个乡镇小微企业起步,坚持聚才创新,成功研发出PETG热收缩膜工艺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跃升为全国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中高层管理技术人才中,一半都是聘用的省外优秀人才。

两个月前,奥本康宽被力邀成为银金达技术团队一员。他从日本三菱重工退休后,因其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才能,被中国多地同行业公司争抢。最终接受了唐庄的邀请在此安定下来。

唐庄重视创新,招揽人才,人才又引来人才。银金达的飞跃之路只是唐庄近年来招才引智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唐庄镇的吴金印是多年的领头人,也是个老典型。

位于太行山浅山丘陵区的唐庄,原先是个欠发达乡镇,群众连温饱都谈不上。自1987年11月吴金印任该镇党委书记以来,实施“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的富民强镇战略,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其中,开山取石的“石头经济”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当时,西部山区有大大小小的石砟厂、石灰窑、采石场400多家。开山崩石头,群众确实快速致富,但生态环境恶化,群众难言幸福。

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唐庄瞄准了农产品深加工、商品包装、石灰岩资源深加工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关键靠什么?76岁的吴金印如今是全国在乡镇领导岗位上年龄最大、在岗时间最长的党委书记。长期基层实践,让他深知,没有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在他看来,谁有了人才,谁就能领先发展。“不能光守着自己的老摊子,站在家门口两眼还要盯着全国、全世界,要借别人先进的脑子。”

外出学习时留意人才,通过人才介绍人才,恳请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荐人才,唐庄千方百计寻觅人才资源。不论是国外的优秀专家、国内领军人物,还是怀揣技术和资金的返乡创业人才,唐庄都敞开怀抱热烈欢迎。

那么,冒尖人才不去南方条件好的地方,为啥甘愿来到豫北的小乡镇?

吴金印说:“人教人干人不干,政策调动一大片。”为了让人才留下来,唐庄下了大力气。尊重人才,高看人才,关心人才,唐庄积极扶持百威啤酒、银金达等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除了高薪聘请,还积极为科研人才在食宿、交通等方面提供便利,使其无后顾之忧。

靠近西山的丘陵地带,漫山遍野的楸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里的楸树苗采用试管繁育技术培育,能耐零下30摄氏度以下低温。

楸树基地从2017年5月启动建设,已发展到2000亩。村民以土地入股,由田爻村与周口市楸树研究所的楸树研究专家郭明、张素改合作建设。两位专家由吴金印联系引进后,从此与唐庄结缘。

张素改由衷感叹,唐庄的支持力度特别大。“育苗大棚是政府建的,投资1000多万元的唐庄植物克隆中心年前就能落成,也是政府出资。”她介绍,克隆中心运转后,还将聘请一位台湾专家专做组培研发。试管育苗的效率是传统嫁接的一百多倍,每年可以出产2000万到3000万株组培瓶苗。因为克隆苗无病毒、抗逆性好、生长速度快,加上温室驯化,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市场非常稀缺。

吴金印说,政府出钱搭平台,配齐机器设备交给专家搞试管育苗,育多少苗挣多少钱看科研能力。“哪怕赚个金娃娃咱也不能眼红,也得让人家抱回去。咱们老百姓每年有固定分红,还能务工挣钱,可比单单种地强多了。”

未来,唐庄将在全镇推广种植楸树2万亩,建成国家储备林基地,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之路。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汇智唐庄的决策效应逐渐显现,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目前,唐庄镇产业聚集区已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企业等40多家。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过去的唐庄很少看到外国人。现在,唐庄人再见到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已经觉得是平常事。

“招人才,引智慧,创新发展”,这是吴金印的人才经,也是唐庄这个老典型不断有新作为、新发展的秘诀。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