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办后补!郑州规划局推行“容缺受理”机制

11.09.2018  14:25

对本局所负责“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时限进行大幅压缩;提出在审批工作中深化“容缺机制”,对呈报文件不完备的审批事项,先行受理,实行补充材料与事项审批并联推进,文件报齐一并发放审批文件,打破了材料不齐不能进入审批进程的旧框框。9月11日,在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下简称郑州市规划局)召开新闻通气会上,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与会获知了该局在“放管服”改革方面所推出的上述新举措。

90工作日“瘦身”变20,“一书两证”审批时限大幅压缩

对审批模式从多部门间“串联”办理改为“并联”办理,看似简单的一字之差,给前来办理行政审批业务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郑州市规划局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肖斌在9月11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在郑州市政府的主导下,由规划部门负责审批“一书两证”的办结时限已实现了大幅压缩。

具体来说,“一书两证”原需要法定审批时间: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为30个工作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为30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0个工作日。在进行流程优化后,审批时限变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为6个工作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为7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7个工作日。“一书两证”审批时间压缩了78%,仅相当于原审批时限的五分之一。

此外,据肖斌介绍,在行政审批事项中,郑州市规划局进一步规范申报材料,清除各种证明和重复件,明确事项申报材料清单。举例来说,原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各需要3份现状地形图,通过梳理,现只需提供1份。通过以上梳理和清理,规划局“一书两证”审批前置条件由以前的42项精简到现在的16项。

深化容缺机制,材料没带齐?咱先给您办着

新闻通气会上,谈及审批时限的大幅压缩,肖斌还表示,除了办事环节和材料的减少,“并联”审批模式的推广外,容缺机制的引入和不断深化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他介绍说,所谓容缺机制就是对呈报文件不完备的审批事项先行受理,实行补充材料与事项审批并联推进,文件报齐一并发放审批文件,打破了材料不齐不能进入审批进程的旧框框。以目前郑州市规划局的实践而言,该局已将容缺受理引入了安置房规划手续办理,以安置房“一书两证”审批为例,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受理时,容缺“出让合同”;在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受理时容缺“土地证”。在前置手续未办结前,后续流程提前进入受理程序,大幅压缩办结时限。

肖斌表示,在安置房审批引入容缺机制的基础上,郑州市规划局正按照“提前介入、平行推进、垂直衔接、及时转换”的原则,探索扩大容缺办理的材料内容和事项范围(将用地成交确认书作为申请办理的依据)。与此同时,在“容缺受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规划内部事项“容缺受理+平行审批”模式,如用地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时限平行办理。

另据了解,自2018年年初起,郑州市规划局开设了“规划直通车”的服务举措,该局原则上每周六上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各项目需审批的事项。据统计,截止目前,已召开直通车会议24次,推动了一批项目的快速进展与落地。

重质量、提效率让城市规划更有“人情味儿”

“规划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城市布局更科学、更人性,让城市变得更靓,让规划更富有人情味儿。”在新闻通气会结束后,郑州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郑州市规划局最新出台的相关规划文件都在向“规划更符合人性”的方向进行努力。

他举例说,以今年新近出台的《郑州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郑州市主城区城市设计导则(试行)》及修订完善的《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修订版)》为例,这些新规划文件都从多角度、宽领域实现了对城市的动态管理。尤其是今年8月14日,郑州市规划局印发的《关于强化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城市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着重加强了城市大棚户区的风貌管控,引导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化风貌。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