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泰支教的85后女孩:愿汉语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中国侨网郑州6月25日电(王秋兰)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学校园内一批学子们即将离开自己的母校,奔向人生新的旅程。现如今,远在泰国支教的河南女孩梁芳已经毕业一年,这时同学们有的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有的以读研的方式继续深造、还有的已经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小家庭,然而26岁的梁芳却显得异常淡定,作为泰国支教的一名志愿者,一年后她并没有选择回国就业,而是下定决心今年继续留任,并希望汉语能在这些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梁芳,2014年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主修对外汉语专业,这是她在泰国支教的第二年,从无教学经验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游刃有余,从语言障碍闹出种种笑话到今天的沟通无阻,这一切改变对于她来讲绝不是偶然。“说实话,能够出国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是我人生中的最大梦想。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能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去历练自己,无论在今后的生活还是就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认为这也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泰国尖竹汶府AnubanChanthaburi支教的志愿者梁芳坦言。
虽然梁芳到达泰国之前做了很多准备,但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还是出现了。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尤其对于那些只会讲泰语的当地人,与他们沟通起来就更加困难,甚至还闹出过一些笑话。
其次,在博他仑府市属第五小学刚任教的几天,梁芳就惊奇地发现,那里几乎所有的学生汉语基础几乎都为“零”,上课时,他们嬉戏打闹、上厕所、拍桌子,课堂上简直是一片混乱,尽管大声阻止,给他们讲道理,但几分钟后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混乱状态,对此她感到束手无策。
如何让这些淘气的孩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乐趣?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如何跟学生很好的交流……举手无措的梁芳尽量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一边鼓励自己,一边寻找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泰国南部的居民习惯用刀叉吃饭,所以会用筷子的人群又非常少。一次,课堂的内容恰好涉及到中国的餐具,梁芳拿着准备好的筷子和红豆慢慢走进教室,并小心地放在桌子上,这时所有的学生都惊呆了,当得知这些是用作比赛的道具时,学生们都非常兴奋。“在紧张而又激烈比赛之后,很多学生不仅学会了用筷子夹起红豆,而且还记住了当天的课堂知识。课下,一些学生也开始与我主动沟通,还有一些学生告诉我,他们已经学会了用筷子吃饭。”提到这些,梁芳似乎有点激动。
为了激发起这些孩子学习汉语的兴趣,梁芳说,她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坐在凉亭那里或剪纸、或编中国结,将这些小物件放到最显眼的位置,果然不出所料,凉亭不久就围满了好多学生,好奇地看着梁芳,并希望能送给他们每人一个。“为了激发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我告诉他们,只有上课认真学习汉语的学生才会拥有这样的一个小礼物。当然,对于个别固执且不愿学习的学生,私下里我会教他们学习编吉祥结,同时也会将将这些赠送给他们。”
“几个月后,那些调皮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乖巧,每天都把上汉语课当做是一种享受,他们迫切地想去了解中国文化,喜欢向我询问很多有关中国的事情,这就是变化,这就是进步。”梁芳颇有感触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梁芳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好,这群孩子上课时也变得越来越听话。下课后她会帮女同学编头发,或者教学生们编手链、折纸飞机、叠青蛙等各种手工玩具。这些学生就像是她的小尾巴,她到哪里,他们就跟去哪里。
“我喜欢这些孩子,他们也经常会到我的住处串门,我总是喜欢给他们做酸辣土豆丝、摊煎饼还有手擀面等等。”梁芳称,没事的时候她很喜欢与这些孩子交流,向他们学习泰语,而这些“小老师”也是相当认真负责的。看着她与学生们这么好的感情,很多老师都投来羡慕的眼光。而梁芳并没有骄傲,她总是告诉自己,既然作为教师已经接受了太多的爱,那么就不要吝啬自己的爱,爱自己的学生,才会被学生爱。
谈到教学心得,梁芳总结道:“寓教于乐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设计各种课堂小游戏及活动,增添汉语学习的趣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体会到学习汉语的乐趣。另外,通过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活动课,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才能真正爱上汉语。”
梁芳说,今年之所以选择留任泰国,不只因为这里可爱的孩子们,更是为了她心中那个梦想。对于梁芳而言,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名传播者,积极而热情的传授汉语,让世界了解中国,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