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招 河南198名学子被清华大学录取

20.07.2017  15:05

7月18日,清华大学在我省的高招录取工作结束。清华大学在河南大幅扩招,最终录取198人(不含飞行员班),今年录取总人数有望继续突破200人!

2017年,清华大学在豫统招批次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62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73分,均居国内高校首位,这也是清华连续第9年在豫文理分数线双双蝉联榜首。

提前批次中,清华大学录取定向生8人,录取分数线为666分;国家贫困专项批次大幅扩招逾20%,共计录取理科生35人,录取分数线为659分,录取文科生2人,录取分数线为649分。

与优秀者同行 清华成为中原英才的第一选择

2017年,河南顶尖考生踊跃报考清华。文科计划录取2人,实际录取3人,分别排名全省第2、第3和第10;理科前10名中有9人报考清华,前20名中有18人报考清华,前79名中有63人报考清华,顶尖考生中近八成首选清华。

河南省18个地市的理科第一名中,达到清华录取分数线的16人全部报考清华。理科前79名考生中,郑州地区共有14人,其中9人报考清华,周口地区14人中11人报考清华,信阳地区8人中有7人报考清华,商丘地区7人中6人报考清华;新乡地区和安阳地区分别是6人中5人报考清华;漯河、济源、鹤壁、焦作、洛阳、濮阳、平顶山、三门峡等地区共19人,全部报考清华。

河南省理科第一名陈文龙,毕业于临颍一高,出身农家的他勤勉朴实,从初中起便立下考清华的志向,“这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家人对我最大的期许”,这个盛夏,他用703分的高考成绩叩开了魂牵梦萦的清华园的大门。河南省文科第二名侯柏汝,毕业于林州一中,儿提时代爷爷送给他的一个书包上写着“奔向清华”,“从那时的懵懂不知,到与清华、与清华人接触后的深深向往,而今,我终于也将步入清华,拥抱自己当年的梦想”。与优秀者同行,让优秀成为习惯。多年来,清华大学持续领跑生源优势,将河南最优秀的一批青年学子迎接到清华园,让他们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舞台。

重点扩招促进教育公平 助力河南变身“生源大省”

河南是人口大省,生源数量多、升学压力大。多年来,清华大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保持全国各省计划总量相对稳定的同时,积极向高等教育欠发达且生源数量相对较多、升学压力较大的省份倾斜,2013年起河南省稳定成为清华京外第一大生源省份,近几年来,清华在豫招生规模稳定保持在200人左右。

今年,清华大学还向河南省的连片特困地区及国家级贫困县定向投放了31个国家专项招生计划,以重点支持这些地区的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录取时再次大幅扩招,来自郸城、太康、淮阳、光山、潢川、鲁山、商水、柘城、睢县、新蔡、汝阳等16个国家级贫困县地区的37名考生有幸借此机会圆梦清华。

来自柘城二高的梁家豪是柘城县2017年高考全县理科第一名,通过国家专项被录取到清华大学土木类。一年前,他的姐姐梁铭轩也考取了全县理科第一名,同样通过国家专项被录取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出身国家贫困县的姐弟俩相继考取清华同一专业的事迹已经在当地传为佳话,也让更多身处农村中学的优秀学生看到了希望,坚定决心用知识改变命运。

2017年,除了保送生和艺术类考生之外,清华大学在河南高考录取的全部学生来自70所不同的中学,其中县级及以下中学培养的学生超过6成。理科674分以上的79名考生来自45所中学,其中漯河高中共5人,全部报考清华;信阳高中5人,4人报考清华;郸城县一高4人,3人报考清华;淮阳一高、济源一中3人,全部报考清华。多年来,无数寒门学子从河南冲向北京,从农村走进清华,这是河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优质中学众多的见证,也是河南考生心怀成才梦、身向清华行的注解。在河南,无论来自城市或者农村,只要踏实努力、自强不息,离清华都不会太遥远。

综合评价多元择优 认定考生表现优异

2015年到2017年的三位全省理科第一名,都在清华自主选拔中获得过加分认定,清华是他们深入了解、深深热爱、深厚归属的唯一选择。

2017年,获得清华自主选拔加分认定的河南学生中,理科有4人跻身全省前五名,18人实考分超过673分,文科有2人跻身全省前三名。获得清华加分的学生,超过7成被顺利录取,他们之中,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领军学子,有学科竞赛摘金夺银的拔尖人才,也有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自强之星,共同的一点是,他们从与清华邂逅那天起,就被美丽的清华校园、厚重的清华文化、顶尖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深深吸引,“清华一梦,矢志不渝”。

全省理科第3名魏家栋、第4名王浩威、第5名刘天毅、第10名代心宇、第11名孙鸿斌、第13名胡嘉乐,都在清华大学领军人才选拔被评为初审良好和优秀,获得了30-60分的加分认定,高考成绩揭晓后,学业一贯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他们早已对清华的专业优势产生了深厚的认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正如来自项城市正泰博文学校的胡嘉乐所说,“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我精神迷惘时给我以强大的动力,犹如黑暗中指引前进的光芒。只有与最优秀的人在一起才能砥砺思维与能力,感谢清华终于接纳我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

来自济源一中的魏家栋、代心宇、李文博和王志斌,既是友爱互助的同班同学,也是你追我赶的竞争对手。早在他们高二时,清华大学河南招生组就关注到了这个“尖子生群体”,鼓励他们一起考入清华延续同窗情。在清华大学领军人才选拔中,通过严格的层层专家审核,他们获得了三个优秀和一个良好的初评。四位同学全部通过高考顺利考入清华,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回报了清华的“知遇之恩”。中学老师和家长无不感叹,“都说清华的老师长着火眼金睛看人准,那是因为他们真正用心选拔人才,用清华精神带动咱河南娃!”

2017年,自主招生进一步深化改革,学生的选择权得到充分尊重,许多优秀学生同时拿到多家高校的自主认定,填报志愿时,他们从专业实力、校园文化、培养理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最终选择清华大学。在清华录取分数线以上,有4名考生放弃了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加分认定,在填报志愿时选择清华大学。毕业于林州一中的侯振宇,得到了其他高校的50分加分认定,高考成绩679分的他,在填报志愿时经过深思熟虑,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到中国最好、世界一流的计算机专业钻研信息科学。

专业选择更趋理性 志愿满足率接近100%

河南考生在专业选择方面更加理性和多样化,许多高素质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自身的兴趣特长出发选择专业志愿。通过清华大学河南招生组热情、细致、高度诚信的专业咨询工作,2017年,清华大学在河南省文理统招批次第一志愿满足率达到100%,向考生兑现了“知线、知位、知专业”的承诺,线下自主前三志愿满足率超过70%,前五志愿满足率100%,实现了零调剂。

2017年,清华大学首次全面推行大类招生。理科实考分前10名中,清华录取的9人分别选择了计算机类、临床医学类、电子信息类、文理通识类、能源类、经济金融与管理类等专业。高分考生志愿分布更加合理,显示了河南学子对清华专业的高度认同,也是清华“寓教于招、因材施招”理念的最好佐证。

信阳高中是传统文科强校,到清华深造也成为了近年来信高文科尖子生的共同选择。过去五年,信阳高中向清华输送了6个全省文科前十名,尤其是几乎每年都有同学选择就读清华建筑学院,在人文、科技与艺术交融的领域继续挥洒才华和梦想。今年河南省文科第3名孔馨悦、第10名许昌镐同样来自信阳高中,655分的扶威和644分的崔家乐也凭借自主招生降分被清华录取,四位文科尖子生踏着信高学长的步伐,实现了到清华继续做同学的梦想。信阳高中文科实验班班主任动情地说道,“我培养出来许多优秀的学生,他们遍布国内外名校,去清华深造的学生群体是发展最好的,我坚定支持他们到清华去学习!”

2017年,清华大学的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能源类、机械航空类、自动化和工业工程类等契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专业继续受到河南考生的青睐,考生们对清华大学综合优势的认同度进一步提高,清华大学也大幅增加了这些专业在河南省的录取名额。

经济与金融(国际班)、法学(国际班)、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能源互联网国际班等特色班级在考生和家长中有着良好的口碑;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为代表的基础学科也吸纳了一批有志于科学探索、敢于登攀科学高峰的青年学子;顶级医学名校协和医学院通过扩招,在河南招收到3名立志从医的优秀考生。

据了解,7月12日起,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开始寄送,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出的还有校长邱勇致新生的信和为新生准备的特殊礼物《艺术的故事》。录取通知书和新生入学须知、校长赠书等将于近日通过EMS免费发放到考生手中,被清华大学录取的2017级新生将于8月23日来校报到。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