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12名大学生义务支教 给村里娃打开了一扇窗

12.07.2017  06:49

 

大学生请来老兵为学生们讲抗战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东华/摄

河南商报记者 孙科 刘慧丽 马俊峰 首席记者 訾利利

进入7月,各高校就开启了暑假模式。在不少人的眼中,追剧熬夜睡大觉、啤酒夜市小烧烤成了假期日常,好不痛快。

可是,有那么一群大学生,他们放弃假期安逸的生活,深入山区、偏远的农村,为那里的孩子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门窗。他们或许无法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也没有丰富的娱乐生活,但他们说:这一切,值!

【支教】

12名大学生

到农村学校义务支教

从安阳高铁东站下车,向西北方向开车约70公里,就抵达安阳县都里镇南阳城村。

据介绍,该村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南阳城原名碾坡,后曹操在此地训练水军并屯兵于漳河两岸,为便于管理,他将漳河南北两处兵营分别叫做南阳城和北阳城,南阳城因此得名。南阳城村还曾入选2014年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不过要进村并不容易,将近俩小时的车程,一半时间都是在颠簸中度过——从高速下来后,道路开始出现坑坑洼洼的现象,而进村的路由于正在修复,继续往前走就只能从一条干涸河床上面开过。

当地人说,现在村里三分之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多是些老人、妇女和儿童。

7月1日,来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的12名大学生,冒着酷暑来到南阳城学校义务支教。

【日常】

早上5点多就起床

夜里12点左右才睡觉

“早上做饭的同学,一般会5点半起床,其他人则大多是6点起床洗漱、吃饭。”今年刚20岁,开学就要上大二的刘薇薇说,之所以起这么早,是因为村子里的小朋友都非常热情,有的学生7点就会来到学校,学生到,他们也要进入工作状态。

上午8点开课,中午11点半放学。支教学生分为每两人一组,轮流做饭,不做饭的人则要备课。吃完饭,稍微休息后,下午3点,又要开始上课。

下午6点一天的课程结束后,他们通常会带着孩子们去村旁的漳河边,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

忙完一天的事情,晚饭基本都会在9点半左右吃,这之后,他们支教团队还要开会,总结一天的工作,安排第二天的计划,通常到夜里12点才能休息。

【安排】

除文化课辅导外

支教团队更注重拓展教育

南阳城学校有初中和小学,由于支教学生有限,他们把学生分为上午班和下午班,上午教小学一、二年级和初中的学生,下午教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每个支教学生负责一个班。

刘薇薇说,在内容安排上,除了教一些新学期的课本知识、辅导暑假作业外,还开了拓展教育,“比如我们会教他们一些舞蹈、手工制作、绘画、啦啦操、擒拿拳、音乐等,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刘薇薇介绍,这些内容虽然与课本无关,却能给孩子们打开另外一扇窗,“我们想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感触】

睡觉打地铺 自己做饭

虽艰苦却更懂坚持的意义

7月的天气酷热难耐。

“刚开始来到这里时,没有空调,我们晚上都是直接睡在教室里。学校里有体育垫,我们拿来铺在地上休息。”支教团队的队长高玉琳说。

关于吃饭,高玉琳表示,他们分为两人一组,一个会做饭的带一个不会做饭的,每天轮流做。

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收获满满。

高玉琳说,当村里的家长们得知他们是义务支教的,对他们照顾有加,比如去村里小超市买东西时,老板都把零头去掉,村里人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都会带一些菜给他们,“我们现在都没怎么出去买过菜,都是家长硬塞过来的。”

除了这些,高玉琳说,他们更懂得坚持的意义,在这里,凡事都要靠自己,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习惯了在家当“宝宝”的他们,在这里成了家长,管起了“宝宝”,这也使他们变得更有耐心。

【村民】

把孩子交给他们很放心

王艳青是南阳城村的村民,河南商报记者见到她时,她刚好来学校接孩子。

王艳青说,她的孩子今年该上小学二年级,平时语文成绩不是太好,大学生来到这里可以帮孩子复习,“把孩子交给他们我很放心。”

“一个100人的学校来了130多人,当时来学校报名的人非常多,不少邻村的人听说了也都来了。”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学文对这群支教大学生赞不绝口。他说,这些人来后,村里的面貌也有所改变。

“孩子们见到人知道说‘你好’了;其次,这公益课很受村民欢迎。”王学文说,欢迎这群大学生明年再来。

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团委书记张岚岚看来,这样的暑期支教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从来到这所学校工作,这样的活动已开展七八年了,每年都会选出一些即将上大二、大三的学生参加。”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