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员办:“四要四不要” 提升财政监管水平
一、要提高服务意识,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专员办作为财政部派驻地方机构,代表财政部履行财政监管职责,专员办干部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了自身素质和作风,还直接影响到财政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吉林专员办高度重视对干部服务意识的培养,坚持将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打造“铁军”和“尖兵”的重要内容,深抓长抓。一方面,对外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对监管单位和基层百姓的服务质量。改进审核方式,变“坐家审”为“上门服务”,推动干部提升服务意识主动服务;加强座谈交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等,及时掌握服务单位和群众意见。2017年上半年,吉林专员办累计召开各类座谈会18次,办领导多次深入和龙、长岭等一线调研,积极发挥“尖兵”作用。另一方面,对内着力打造和谐机关,不断增强干部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深入推进全国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开展“道德讲堂”“文明有礼”“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增进干部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提升服务合力,推动“铁军”建设。
二、要把握中心重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随着工作转型的推进,专员办嵌入财政主体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财政部职能延伸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对工作内容和质量都有了更高要求。因此,准确把握中心重点,既是有效落实各项工作的要求,也是切实提升成效的保证。吉林专员办在工作中,一方面,不断提升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强化统筹部署。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时,充分考虑各项工作的人员、经费等需求情况,通过将任务分解到具体人、重点工作重点保障等形式,分清了任务的主次缓急,为各项任务的高质高效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切实提高执行力,有效把握重点做精做深,防止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积极发挥就地就近优势,选择重点项目深入研究,力推精品。上半年,在做好财政部统一组织的2项调研的同时,自行组织开展调研6项。其中,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审核开展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复参保情况调研,得到吉林省刘国中省长、林武副省长等省领导批示,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要坚持开拓创新,不要墨守成规凭经验。 工作转型后,专员办业务内容的涉及面愈加广泛,与此同时,财政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增加,以检查为主的工作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需要。因此,打破思维固化和僵化,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已势在必行。为有效提升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坚持制度建设,强化硬指标,推动干部创新提效。实施《吉林专员办信息管理考评办法》,对报送工作动态、简报、调研等各类信息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将其纳入各处室和个人年度考评成绩,引导干部转变以发现问题为主的工作思路,强化对成因的思考分析,切实发挥驻地优势,为上级部门决策和监管服务对象改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创新软环境。2017年上半年,吉林专员办组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30余人次,并通过坚持让干部脱产学习、深入开展工作法优选活动等,强化对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为干部思考创新营造出良好氛围。
四、要强化成果利用,不要工作结束就挂起。 对工作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不仅是对工作内容的一种再回顾,也是对工作过程的再认知,可以有效查漏补缺,是推动后续借鉴使用、实现提升的重要方式。吉林专员在强化成果利用中,一方面,强化对工作成果的整理,做到原汁原味、方便查阅。2016年以来,在制作《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党建制度汇编》等制度汇编的同时,还组织各处室分别整理2015、2016年度财政预算监管工作主要成果并汇编成册,做到人手一册,为干部随时回顾自己撰写的内容和学习他人撰写材料的经验提供便捷条件。同时,汇编也成为干部了解其他同志工作情况和相互借鉴提升的有力帮手。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业务梳理工作,强化分析提炼、方便应用。在组织干部认真编报工作信息,梳理反思工作中形成的好的经验,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提供思路的同时,充分利用财政预算监管工作台账建立起的数据源,着重分析工作中的不足,为完善工作管理和业务开展提出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