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组织搭舞台 林下经济唱大戏

06.07.2015  17:48

原阳县位于新乡市南端,黄河北岸,与省会郑州一河之隔、三桥相连,全县辖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4万人,区域面积1098平方公里。截止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9.6万亩,有林地面积21.7万亩,林业年产值达14.3亿元,林木覆盖率31.7%。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林下经济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2012年以来,为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破解“木材价格下降,群众种树不见利,影响群众造林积极性”这一难题,原阳县积极探索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互兴共赢为原则,引导群众成立涉林合作社,合作社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组织农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林业生态经济模式。群众借助合作社组织,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全县林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2015年上半年,全县林下经济面积29000亩,林业产值达19840万元,有效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目的。

一、合作组织专业多,林下养殖展头角

目前,全县涉林的专业合作社主要有农林种植合作社、农林牧合作社等,合作社在成立初期主要以农业为主,近几年,合作社成员通过学习外地经验、实际收入对比等,渐渐由单一的种植粮食作物转向复合式经济发展模式,即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在田间种植果树,实行林粮套种、林间养殖。我县在林下经济推广初期,效益明显的主要有:

(一)林禽模式。即在树林、果园套养或放养鸡、鸭,由于鸡、鸭自主觅食性强,可从林地或果林里觅食大量的天然青饲料、昆虫,既可除草除虫害,又因林地远离村庄,隔离条件好,使鸡群的免疫力提高,降低了疾病发生率,提高了成活率和产蛋率,从而降低了养殖风险,直接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同时,鸡群提供优质有机肥源,改良土壤,减少果林病虫害及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以养促林,形成林禽立体模式的良性循环。如:官厂乡兴原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原来主要以养殖鸡鸭为主,生产的肉鸡肉鸭市场销售价格不高,销路不广,合作社效益不断下滑,社员情绪波动较大。2011年,通过林业部门引导,合作社把村周围退耕还林林地资源利用起来,以室内圈养改成野外林地散养,在林中形成一个简单的“林+草+虫+禽+林”生态循环食物链。通过这种模式,群众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而且提升了林下产品质量。生产的土鸡、鸭蛋和土鸡鸭供不应求,第二年合作社效益就翻了一翻,群众看到利益,纷纷主动要求加入该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由原来3户发展到120户,存栏鸭25万只,并按“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步入正规化,年经济产值2500万元,由于林下散养的鸡鸭在市场上价格高、销售快,群众见效快,受益高,该模式在全县迅速得以推广。

(二)林农模式。即林农间作,这种模式比较常见,目前全县林粮间作面积21000亩。该模式主要是在用材林、经济林下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通过间作可以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改良林地土壤理化结构,促进林木良好生长的目的,这种模式技术简单,当年有效益,群众比较乐于接受,但相比单一的种植粮食作物,群众受益明显增加。

二、专业组织来牵线,林下经济拔头筹

近年来,随着森林资源日益丰富,林业产业效益凸显,林业专业合作社即应运而建。林业专业合作社主要以发展名、优、特、新经济林为主,合作社成员按市场需求种植晚秋黄梨等名优果树,解决了农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通过为社员统一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公平、公正、互利互惠的销售,树立地方特色品牌,发展特色林业。如陡门乡黑圪当村的康华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群众入社等形式,整合村周围土地资源,现已发展种植面积500亩,主要模式为:

(一)林菜、林瓜种植富一方。合作社在整合的500余亩经济林土地上,组织合作社成员发展林下经济,即社员在种植收获第一茬经济作物后,由村委牵头,只要有种植技能的群众都可在合作社整合的土地上发挥特长,合作社不收取任何费用,只在群众见到收益后合理分成,打开了群众致富思路,解决资金问题,为有种植技术的贫困群众提供了施展技术的良好平台,比一比,看一看,看谁在这片良田里挣钱多,挣钱快,致富快。目前,该村在500亩第一茬林下经济产品莴笋已大获丰收;第二茬经济作物西瓜、甜瓜丰收在望;第三茬经济作物种植户正在筛选中。通过该种植法,预计500亩良田年纯收入在260万元。

(二)“林苗”培育效益高。在整合的土地资源内,合作社成员在果树未郁闭前,选择适宜的林地,在林地行间培植绿化树木、花卉等,缩短林业生产周期,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益。2015年春季仅苗木一项销售额就达15万元。

(三)林下养殖添色彩。入夏以来,县林业局无偿提供该合作社诱虫灯10盏,平均每个晚上,诱虫灯可诱杀大量害虫,为散养在林间的鸡鸭天然的无公害食品,同时,由于鸡鸭觅食树下杂草、野菜、昆虫,鸡粪肥田,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林农可在养鸡鸭养殖饲料上节省人工喂养的一大笔费用。

三、合作组织多样化,林下经济潜力大。

目前,全县涉林合作社达29家,在原发展的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生态资源,迎合现代都市人休闲娱乐、排压减压的需求,大打生态经济品牌。

一是生态旅游蓄势待发。充分利用沙圪当、秦庄两个林区近万亩的森林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积极开展森林旅游,丰富生态文件;同时,以沿黄河大堤60公里的绿色长廊,大力开展沿黄生态旅游项目,拉动地方餐饮、交通、文化等经济链条,增富一方百姓。

二是生态餐饮渐成一大亮点。充分利用苹果园、桃园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引导林农发展集生态旅游、生态采摘于一体的生态餐饮采摘园。如原阳县金堤农林牧专业合作社,群众在流转到土地或社员入股的土地上栽植名、优果树,并在林间种植高品质绿色蔬菜和观赏植物,让前来旅游观光的客人们既享受绿色餐饮又可免费摘到可口的水果,生态采摘园不但使入社农民户均增收1000多元,同时,为现代都市人减压、休闲提供良好的生态娱乐场所。目前,全县生态餐饮已达20多家,经营森林面积1000多亩,年营业收入达800多万元。

三是林下健身渐成热点。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中设立自行车道、散打器材等户外运动等设备。如秦庄林区在林间设立的射箭、山地车赛道等项目,每逢节假日来锻炼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进行自行车、射箭等比赛活动,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亲密接触,充分享受有氧运动带来的乐趣。

通过林业合作社的这个大舞台,全县林下经济有了很好发展的平台,有效激活了林业产业发展新思路,在家门口创业致富,让群众喜上眉梢,林下经济成了群众看得见的“绿色银行”。据统计,全县14个乡(镇)的512村现已发展林下种植瓜果、蔬菜等作物14300亩,林下养鸡鸭鹅178.8万只,仅林下经济一项全县增收达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