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各界座谈大型现代廉政豫剧《全家福》

17.11.2014  13:54

编者按 】大型现代廉政豫剧《全家福》11月6日晚在省艺术中心首演,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10日上午,省纪委召开《全家福》座谈会,邀请国家和省内文化艺术界的专家、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主演创作人员和出品单位,围绕《全家福》的社会效果、艺术效果等内容进行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该剧艺术品位,打造廉政文化精品巨制。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

全家福》是我省又一部廉政主题力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高瞻远瞩,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国家发展、人民福祉、民族复兴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雷霆之势、霹雳手段,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与一切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振奋了党心、民心,对肃风正纪,党风、政风、社风的好转起到了强有力的匡扶和引导作用。廉政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大型现代廉政豫剧《全家福》的推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从实地演出效果和方方面面反馈的情况来看,该剧已称得上是我省又一部廉政主题的力作,真实反映了豫剧在全国戏剧创作中的重要地位,真切体现了我省戏曲艺术人才的深厚功底,真正彰显了中原历史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全家福》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在反腐败题材戏剧中具有一定独特性和突破性。一是打破了传统廉政戏剧千夫所指将所有责任划归贪腐分子一人的惯性思维方法。该剧既从主人公灵魂深处挖掘跌入贪腐深渊的原因,也深切呼唤全社会都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从社会到个体、从组织到家庭都有反思。二是打破了传统廉政戏剧家破人亡曲终人散的生冷僵硬面孔。该剧注入了许多亲情元素、温情元素,在大痛大悲的同时,展示大情大爱,在大恨大恶的同时,展示大仁大义,在惩贪治腐的同时,展示大彻大悟,深情呼唤每一个人都积极向上向善。三是打破了传统廉政戏剧单调呆板的说唱表演模式。在该剧中,多媒体和一些现代影像技术手法的运用,给剧情表达起到了很大的烘托渲染作用,实现了相得益彰,配合得恰到好处。

目前,该剧已经是一部上档次、有品位,集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但还不是艺术极品,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以改进提升。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耀

反腐教育要引发更深刻的思考

全家福》是我省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廉政文化精品力作。反腐败题材的戏是非常难写的。一部好的作品首先要有轰动效应,要能抓住人;其次要有教育意义,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全家福》的剧情引人入胜。如果开场锣一开,就知道结果,作品就抓不住人,不靠情节,光靠唱腔的优美,作品就有缺失,就不全面。我们为什么爱看《潜伏》?因为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全家福》也做到了这一点,剧情设计大起大落,感情效果大开大合,观众不知道后面的剧情,戏就肯定能抓住人。

作为一部反腐戏,还要解决“我们为什么要反腐”的问题。现在关于腐败的案例很多,网上一公布,大家一阵叹息。但这样还不够,反腐教育还应带来更深刻的思考。腐败官员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一定要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些危害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制度方面的,还有党风方面的。现在一些人认为,以权换钱,多大的事啊,人之常情嘛。如果产生这样的影响,我们的反腐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所以反腐题材的作品一定要深度挖掘腐败给党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作为宣传部门,我们一定要全力宣传好这部戏,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省直工委书记李恩东

修身齐家永远在路上

大型豫剧《全家福》是一部触碰灵魂的作品,一曲反腐倡廉的赞歌,一部扣准时代脉搏的大戏。看完之后我深受震撼、深受教育,也深受启示。

全家福》好在四个方面:剧情设计得好,突破了一般反腐题材戏剧的情节设置,以一个家庭两代人的艰辛奋斗为背景,展示了腐败对当事者本人和家庭以及亲属坍塌式的打击,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动;演员演得也好,每个演员都很用心,唱念做打时刻流露真情,引起观众的共鸣;艺术效果好,该剧舞台背景、灯光、音乐都高度契合剧情发展的需要,让观众透视人物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引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特别是最后一幕,老父亲训斥儿子“国家提拔你当干部,你偏给国家坏良心;百姓抬举你担重任,你坑百姓不算人”,唱出了人民群众对腐败分子的深恶痛绝,听来大快人心。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全家福》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修身时刻要抓紧、慎初不可途中废、齐家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在点滴小事中锤炼作风,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习惯,以人格的力量凝聚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取信于群众。③9

省文化厅厅长、党组书记杨丽萍

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成果

全家福》反映了市场经济浪潮中价值观多元化大背景下,核心价值观的迷失及对这种迷失的反思,它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果,已经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起到了文艺作品作为号角、作为灯塔来教育人民、引领人民前进的作用。这部戏是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之后的第一部戏,是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成果。对于这部戏,下一步我们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要把《全家福》的修改提高工作做好。包括具体的结构、情节、人物、音乐、服装、舞美、艺术造型等等都要进行修改提高,还要下一番大的工夫,拿出一整段的时间,趁热打铁对这个剧目进行加工提高。

二是要搞好《全家福》这部戏的传播。这部戏对我省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一部反腐倡廉的好教材,所以我们不仅要把这部戏演好,而且还要把这部戏传播好。既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又尊重规律搞好市场运作,让这部戏叫好又叫座。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赵铁军

全家福》讲了一个非常有震撼力的故事

全家福》两场演出轰动了省城。从新闻工作的角度来看这部戏,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为人民。这个戏讲的是一个领导干部失足的故事,透视的是他的堕落给家庭给社会给国家带来的痛苦和教训,反映的是我们党反腐倡廉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这部戏剧代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正确的创作方向,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号召力、凝聚力。

二是讲故事。宣传文化工作要善于讲故事,要讲好中国故事。《全家福》剧情由大开大合到大起大落,最后大喜大悲,让人大彻大悟,跌宕起伏曲折生动,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讲了一个非常有震撼力的故事。讲一个正面典型的故事容易,讲好一个反面典型的故事则比较难,但其作用有时可以超过正面典型。观众在观看中被吸引被感动,不知不觉地受教育,不仅对领导干部,而且对全社会都有教化作用。

三是接地气。《全家福》讲了一个现代故事,有很多现代元素,同时又有很多群众非常熟悉的表达,包括语言、唱词、动作、舞美等,让人看这个戏的时候,感觉到亲切、可信,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情。它不是板着面孔说教,这样的作品让人信服,让群众感觉到亲近。

好的戏剧作品是这样,好的新闻作品更应该是这样。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全家福》的创作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把这出戏所蕴含的正能量释放出去,传播出去。

省豫剧音乐学会会长、国家一级作曲、评论家朱超伦

在扭转当下文艺方向上带了个好头

在艺术中心看戏的时候,我的眼里噙着泪,这部戏感动了我。

最近一个时期,人们对文艺的发展方向、文艺的未来有点迷茫。有些作品不管方向不方向,只要所谓的娱乐和作秀,甚至将通俗变成低俗,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只为博取廉价的掌声。《全家福》这部戏在扭转当下文艺方向上带了个好头。它紧跟时代,把现代人的观点和关注的事情拿到舞台上,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需要,实现了文艺作品启迪人、教育人的目的。

在故事安排和主题表达上,《全家福》也另辟蹊径,与过往反腐倡廉戏剧通常以塑造英雄人物为主线进行表演不同,该剧将视线投向戏中的反面人物,人物形象刻画深刻。

问题也是有的,比如拖腔太多、干板有的地方不必要,配器还需要再细化。

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国家一级作曲方可杰

切入点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

这个戏的切入点,我觉得非常独到。它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舞台上就两头见了见贪官,中间的人物是他的老父亲、他的女儿和他的妻子,通过这样一家人,折射他们的思想变化。这个戏带给我们更多新的思考,思考贪官的温床从哪来,如何消除贪欲的温床。

戏中的一号人物是常务副市长的女儿,一个官二代,她一改过去人们对官二代的印象,说服妈妈和爸爸配合办案、主动交代,展示这一代人的思想境界,是充满希望的一代,传递的是正能量,这个切入点非常好。

有些地方的处理需要再斟酌一下,比如韩琳琳母亲的发疯,觉得这个手法略显简单。在她丈夫被双规以后,她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我建议围绕《全家福》能多开一些类似剧本、音乐、舞美、表演的小型研讨会,让这个戏更完美。

许昌市政协原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齐飞

重拳一击猛醒反思

全家福》主题鲜明,立意深邃,是一部具有一定感召力,并给人以警示的好戏。说它鲜明,因为它是反腐倡廉的重大题材,是备受关注和贴近现实的题材;说它立意深邃,整部戏没有写办案过程,没有写贪腐的过程,没有写执法者大义灭亲,也没有通篇豪言壮语,而是从一个家庭的衰败,一个贪腐者因个人的贪腐,让“全家福”的家庭成为“全家苦”或者“全家哭”的结局,耐人回味,令人深思,给大众以教育,给围观者以启迪,如同重拳一击,使你猛醒反思,不义之财不可贪、不能贪、不敢贪,从这点来看,《全家福》确确实实是一部好听好看的戏。

我觉得这个戏还有提高的空间,韩琳琳这个人物略显苍白和单薄,市委书记的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有些情节与现实政策有出入,希望能进一步雕琢、提升。

省纪委案件管理室主任郭佑安

不仅教你为官也在教你做人

从《全家福》里的韩英杰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受处分的领导干部的影子。整部戏令人触动很深,它不仅教你为官,也教你做人。

我感觉当官做人,最大的根本是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职责和父母的期盼。要明白才干不能代替品行,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如果没有高尚的人品,从政肯定要摔跤。

人犯错误往往是从点滴开始的,作为一名干部,如果不慎微、不慎初、不慎独的话,就会一步一步滑入犯罪的深渊。领导干部一定要培养丰富的精神世界,做一个生活健康的人、一个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人,不去贪恋那些小恩小惠。

这部戏还在提醒我们,打造领导干部良好的成长环境也很重要。人是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犯错误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和他的家庭、生活圈、朋友关系圈等有很大关系。当前,优化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净化领导干部身边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省剧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陈涌泉

避免了同类题材的一般概念化

全家福》可以看作是全省尤其是省豫剧院广大文艺工作者对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迅速反应和具体体现,也是一个新的成果。

这部戏主题很深刻,切入角度独特。不仅写出了腐败对国家、社会、人民带来的危害,写出了腐败葬送了个人的政治前途,更写出了腐败对自己家庭、亲人带来的严重伤害。情感冲击力很强,避免了之前同类题材一般概念化的东西,做到了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启迪。

个人感觉这个戏有点过于凄惨,最后甚至让人对这个家庭陷入一种同情。这种同情往往会消解或者一定程度上淡化人们对腐败事件本身的批判意识,这是需要注意的。我们应该将观众对人物从感性的同情升华到理性的反思。

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评论家谭静波

人物心理的煎熬更能触动人心

全家福》是在用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写反腐题材,写一个贪官的子女和家庭,在亲情面前的心理煎熬,我觉得它是一部心理戏,这种煎熬更能触动人的情怀。写腐败者内心的忏悔,也是一种心理戏。一个家庭和他个人的心理煎熬,在当今更能够发人深省,能够警示后人,带给人更深刻的社会思考。

这出戏的舞台背景基调是比较准确的,给人一种强化的情境感,那种镜头的照片、镜头的闪回,把当今人跟过去人的结合,给人以强烈的现代环境感,带给人心灵的触动,而且也比较大气。

谈点不足。环境感有的地方太强了,影响当时的语境和心境。一个心理戏,要让大家能够静下来,感受这种跌宕起伏,不用太强烈地去渲染。还有的地方重复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