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台手术机器人亮相上岗 造价2000多万(图)

08.10.2014  10:40
大夫操控机器人,为患者进行手术。

  □记者 李晓敏 文 平伟 摄影     

  阅读提示|一身“钢衣”,三只“手臂”,一只“神眼”……昨天,在郑大一附院手术室内,我省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

  当天,两名患者“尝鲜”,成功接受了手术治疗。

   现场

   手术机器人“上岗”,为两名患者手术

  昨天下午4时45分,在郑大一附院一间手术室内,40出头的蔡某正躺在手术台上接受手术。不过,为他手术的不是一般的医生,而是机器人。

  房间内,一个大屏幕清晰地显示着整个过程。蔡某患有门静脉高压症,这次做的手术名字叫“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而在几个小时前,50多岁的凌某刚刚被推下手术台,成为我省第一个享受机器人手术的病人。

  “机器人做手术,最大好处是高清晰、高精准。

  该院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水军说,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的最大优势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突破了人眼的局限,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机器镜使手术视野最大能放大15倍;其次,突破了人手的局限,在原来人手伸不进的区域,机器臂前端的机器手可在360度空间下灵活穿行,完成转动、紧握等动作;第三,无需再像传统手术一样开腹,这将极大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此外,张水军特意提到,机器人的稳定和精确度,是人手没法相比的,“人累了,手会颤抖,而机器人有消除震颤技术,手术时间再长,不会震颤。

   数字

  这样的机器人,在河南仅此一台

  据了解,这台名为“达芬奇”的手术机器人,身价不菲,造价2000多万元。目前,在全国,这样的机器人有20多台,我省仅此一台。

  张水军说,从外观上看,机器人由四部分构成:操作台、3个器械臂(相当于人手)、1个镜头臂(相当于人眼)、辅助系统。不过,机器人最终还是由人来操作,而这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

  “需要有过硬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外科手术经验,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操作资质。”张水军说,目前该院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四个科室的五名医生通过进修学习,拿到了资质。不过,机器人可以应用的范围较广,除了这四个科室的手术外,胸外科、心外科等外科病人的手术,它一样可以胜任。

  当然,因为技术高,手术费用比传统外科手术也要高一些。不过,在张水军看来,机器人走向临床,最大好处是对病人伤害更小,住院总费用将进一步降低,“机器人做手术,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下降、手术创口小,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这样算下来,总的费用有可能会降低。

   看新闻长知识

  “达芬奇”机器人全称为达芬奇高清晰三维成像机器人手术系统,这一产品之所以称为“达芬奇”,部分是因为列奥纳多·达芬奇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达芬奇不单是杰出的画家,还是伟大的发明家、著名的解剖学家。500多年前,达芬奇就设计了机器人的雏形。为了纪念达芬奇对机器人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美国IntuitiveSurgical公司遂将此外科机器人系统命名为“达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