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只次新股业绩下滑 监管层拟组合拳纠偏定价机制
本报记者 杨颖桦 北京报道
5月7日,三家预披露企业上会受审,此前的5日,次新股再次躁动。
这批2014年1月以前所未有密集节奏登陆资本市场的48只次新股,当日板块涨幅达3%,并有两只个股收获涨停板。此前,他们距发行价的最高涨幅已达149%。
然而,有些变化已生。
首先是破发越来越逼近这个躁动板块。截至5月5日,已有3只次新股经历盘中破发,除它们之外还有三只次新股徘徊在破发边缘。
更重要的是,超过50%的次新股,从高位回调,幅度超过30%以上。
业绩的颓势也在新股不败的光环褪去后,越来越显示杀伤力。7家次新股2014年一季度净利润告负,固然有季节性因素存在,然而将时间线延长些看,这个数据也不美好。48只次新股里有12家2013年净利润增速出现下滑。
这些看似散落的数据与曲线,合起来或是一个新趋势。“预计随着 IPO改革的推进,规则的成熟,今后不会再有这种特例,新股比行业平均水平溢价近一倍的情况,也将不再。”海通证券(9.35, -0.03, -0.32%)中小市值研究团队指出。
除48家批量上市的特殊情况难再外,询价报价机制的进一步改革与监管趋严也在带来新变量。更重要的是,破发与业绩下滑阴影,或能真正从市场博弈上纠正定价机制。实际上,上一轮破发频繁出现后,发行失败的案例终于出现。
这场教育课的第一堂小测试或者很快就要到来,发审会重启后,上周三家新的过会企业诞生,它们或与已过会未获批文的企业一起,陆续在5月份走向发行上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IPO管理规范、配售细则、网下投资者备案细则等或将在近日公布,对于承销商的约束也将加强,网下配售者的“黑名单”制度会进一步明确。
定价询价过程中的监管会进一步加强,监管层强调承销商不得预测价格、不得暗示。此外公募、社保等配售比例要保证。黑名单制度也要明确,上榜公司会受相应处罚。
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涉嫌违法违规或存在异常情形的,监管层可责令发行人和承销商暂停或中止发行,并对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处理,增加了市场禁入措施。
“信息披露改革后,信披问题会有质变,下一步重要的就是市场定价机制的回归。一方面市场要自发的回归到新股投资的合理逻辑上,一方面要加强对发行人、保荐机构、报价机构的教育和监管,实行事后追责,不应该再回到行政定价的老路子上了,不然永远都走不出来。”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指出。
“失效”的风险提示
其实48只次新股业绩下滑的颓势,早有预兆。“这批新股受IPO暂停影响,上市过程被整整耽误一年有余,其中很多公司的情况出现恶化,募投项目有所调整,这些都导致企业业绩可能变脸。”有券商投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根据48只新股的2013年年报和2014年一季报,其平均的2013年业绩增速为11.85%,12家净利润增幅下滑,7家在2014年一季度亏损。
然而,业绩滑坡并非突袭,上述披露政策下,这些企业都需要如Facebook披露风险提示一样,预测2013年业绩将呈现何种风险等。
如登云股份(37.41, 0.08, 0.21%)(002715.SZ)招股书提示,若宏观经济和行业持续低迷,募集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公司2013年可能继续出现业绩下滑的风险。事实上,该股2013年年报的确业绩下滑。
“业绩变脸股票中,招股书多已揭示潜在风险和行业环境影响,从技术上来说披露风险的公司并无瑕疵。”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指出。然而,被改革制定者寄予厚望的风险警示,显然没起到作用,市场并不在乎风险暗礁。
从上市首日的躁动情况即可看出,数据统计显示,除陕西煤业(4.02, -0.03, -0.74%)(601225.SH)、炬华科技(35.040, -0.61, -1.71%)(300360.SZ)、应流股份(11.53, -0.22, -1.87%)(603308.SH)外,45只新股上市首日均触碰涨幅44%的极致。
“等了一年半,交易几十秒。”是当时对于新股首日交易盛况的描述。
炒新热情并没有如市场预计般快速冷却。新股巅峰时期的最高涨幅超过149%。最凶猛的金轮股份(28.29, -0.10, -0.35%)(002722.SZ)最高时较发行价涨幅超过470%,而高峰时期较发行价涨幅超过100%到200%的有23只新股,超过200%到480%的新股有1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