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开题报告会暨古代陵墓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

04.04.2018  23:13
      3月31日至4月1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开题报告会暨古代陵墓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白云翔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李玉中,校领导韩国河、吴宏阳出席。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学院负责同志,省内外古代陵墓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云香主持。
      副校长吴宏阳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中原历史文化学科是郑州大学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陵墓是中国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历史上多个朝代在中原定都,留下了大量的古代陵墓遗存。郑州大学地处中原,在古代陵墓考古研究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能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并开展研究,必将对我校中原历史文化学科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会上,项目首席专家、副校长韩国河汇报了课题的选题价值、研究目标、基本思路与理念以及总体的规划和分工。南开大学博物馆馆长、历史学院副院长刘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院长孙新民研究员,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蒙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韦正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刘尊志教授等五位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子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提纲。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并提出了珍贵的建议。随后,与会学者就中国古代陵墓的研究和保护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为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该项目系统梳理了古代陵寝制度起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最终研究成果为多卷本《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字数共180万字左右。帝王陵墓是中国古代的国家工程,包含了历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民族融合等多方面内容,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