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河南考古新发现 巩义唐宋墓等五项发现上榜

30.03.2016  08:20
灵井许昌人出土石器 - 新浪河南
来源: n.sinaimg.cn
灵井许昌人出土石器

  映象网快讯(记者 王邵怡 文/图)河南地处中原,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宋元之前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记者日前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2015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包括灵井许昌人旧石器遗址,洛阳伊川徐阳东周墓地,信阳战国城阳城址八号墓,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和巩义东区唐宋墓。

   许昌灵井许昌人旧石器遗址:发现两块古人类肢骨化石

  灵井许昌人遗址,在出土2颗基本完整的古人类头骨之后,于2015年5月首次发现2块古人类肢骨化石。肢骨中一件为左侧股骨远端后面残片,另一件为左侧股骨近端残段,股骨头的骨松质已部分缺失,上面齿痕可能是古人类留下的。这2件古人类化石均属未成年个体。新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地层年代经测定为距今10万年左右。

  本次发掘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共同完成。参加今年发掘的古人类研究专家吴秀杰研究员认为,和以往的发现相比,今年的发现尤为重要:一是首次出现了古人类头后骨化石,以便使我们更有条件破解古人类的进化密码。

  除了古人类化石以外,今年在第11层还发掘出土了10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和加工精美的石器。石器中小型手镐和钻具制作精致,左右对称,可代表本遗址石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洛阳伊川徐阳东周墓地:印证了陆浑戎的迁徙、灭国的历史事件

  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西南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经现场勘查确认为一处新发现东周时期墓地。

  2015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两次对徐阳墓地进行了考古性发掘,清理墓葬2座,陪葬车马坑1座。

  考古学家介绍,陪葬车马坑中埋葬马牛羊头蹄的习俗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西北地区戎人葬俗相似,中原文化区极少发现,因此认为徐阳墓地应为东周时期墓地。徐阳墓地的发现印证了陆浑戎的迁徙、灭国的历史事件,对探索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民族融合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术价值。

   信阳战国城阳城址八号墓:全省范围内首次发现墓主人全身敷裹织物

  城阳城址八号墓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保护区, 从2015年8月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发掘墓葬。

  八号墓平面呈“”字形,坐西向东,方向95°,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

  主室棺椁保存完好,双棺双椁,其中外棺盖板为弧形,上覆织物(多朽),内侧髹红漆,内棺盖板平,表面有红色彩绘,内侧髹红漆。墓主人头向东,头部及全身被织物敷裹,织物纹样依然可辨。其他诸如彩色髹漆竹席、长柄矛、耳杯、案、几等漆木器十分精美。特别是墓主人全身敷裹的织物,是信阳地区乃至河南全省,战国时期楚墓的首次发现。在全国楚文化墓葬中,这样完成织物的发现也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