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促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30.09.2015  15:06

    ●优化政策环境 促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全国工商联历来十分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在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       建言献策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全国工商联一直把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2011年以来,相继动员全系统力量集中开展了中小企业综合性调研、引导小型微型企业保生存谋发展专项调研和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调研,形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工商联服务引导小型微型企业保生存谋发展调研报告》、《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调研报告》等多项调研成果,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政府部门扶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决策参考和政策依据。调研报告中的很多政策建议,如加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拓宽税收优惠适用范围等,已经在新出台的政策措施文件中有所体现,有力促进了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       中央多位领导同志先后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工商联在服务引导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研究落实工商联所提意见建议。为了服务好小微企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各级工商联组织也坚持重心下移、服务基层,通过实地走访小微企业、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倾听企业呼声,并及时形成建议、提案、调研报告等,向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反映;许多工商联组织充分发挥与小微企业联系紧密、情况熟悉的优势,积极参与地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并大力抓好信息服务,助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创新维权模式,“心贴心”地切实维护小微企业合法权益。       加大督查力度 反映小微企业呼声       参与第三方评估,加大督查力度,反映小微企业呼声意见。       积极参加第三方评估,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和优化政策提供决策参考。2013年,为配合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受工信部委托,全国工商联通过各省区市工商联组织开展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贯彻落实情况调研。共召开小微企业座谈会31场,回收有效问卷2200多份。       集中对与小微企业关系密切的税费、融资、政府服务、市场开拓、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政策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评估,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对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关注支持帮扶小微企业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成长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帮助小微企业提升自身素质,强化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等建议。李克强、俞正声、马凯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工商联的评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做出重要批示。       此外,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托,全国工商联于2015年7~8月,选择部分省区市,依托工商联系统组织开展对“全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充分利用工商联组织优势,广泛听取小微企业的意见呼声,深入了解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政策措施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为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发挥带头作用 实现大小企业共赢发展       充分发挥商会和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实现大小企业共赢发展。       目前,工商联系统所属各类商会4万余家,直接联系着上百万家民营企业,在服务引导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方面,不断强化商会的服务意识、丰富服务手段,建立信息、技术、法律、融资、人才等方面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同时通过吸收小微企业加入各类商会,重点依据产业分工形成布局合理的行业生态,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信息的沟通与服务,打造有效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集群效应和企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在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经验管理、人才培养、标准推广、安全生产等方面帮扶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的小微企业,依托产业链带动、产业园区集聚、电子商务等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形成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共担风险、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搭建服务平台 拓宽服务领域       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多数小微企业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对政策法律、应用技术、供求关系、行业标准等缺乏了解和把握。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结合工商联自身优势,全国工商联在服务小微企业的平台和载体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是建立全国工商联中小企业监测点。为了更好地监测非公有制经济运行状况,及时掌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托非公有制经济调查研究系统技术平台,开展建立中小企业监测点工作,建立了中小微企业与地方工商联乃至全国工商联直通机制,形成一个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反映困难、表达诉求的有效平台。截至目前,依托各级工商联组织已建立了6900个监测点。       二是注重服务平台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全国工商联与工信部联合在部分具备条件的省市工商联开展了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荐和认定工作,各地工商联充分重视,严格把关,积极推荐符合条件项目申报国家级示范服务平台。       三是提供政策、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维权等具体服务。通过定期召开政府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参加的政策座谈会、宣讲会,向小微企业宣传政策、解读政策,使小微增强把握和应用相关政策的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现代化手段建立网络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产品咨询、在线采购、在线培训、市场开拓等各类信息;通过促进银企对接、搭建融资平台、组织企业联保联贷和互助互保等方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和论坛、建立行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专利技术产品交易等方式,为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建立招工平台和创业基地、组织培训机构等,为小微企业缓解用工缺口和人才需求;设立投诉处理中心、司法调解中心以及参与劳动争议仲裁等方式,维护小微企业合法权益,化解矛盾与危机。李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