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 首个国家级战略规划发布

16.01.2016  13:40

    国务院日前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作为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这一《规划》确立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从普惠金融服务机构、产品创新、基础设施、法律法规和教育宣传等方面,提出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手段,对推进普惠金融实施、加强领导协调、试点示范工程等方面做出相关安排。

        构建多层次服务供给体系

        《规划》提出,要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业态的作用,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降低交易成本。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缺少面向低端群体和市场的小微金融机构。”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表示,金融市场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分层,大型金融机构虽然可以有效地为大企业提供服务,却很难满足金字塔最低端的特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规划,与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密切相关。针对低端市场,需要出现一些能够贴近这部分人群的金融机构,才能有效地为他们服务。“因此,《规划》提出了要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

        谈到如何构建这一体系,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充分调动发挥传统和新型、大型和小型、线上和线下金融组织机构的积极性、能动性,引导各类型机构和组织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完善机制建设,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各类金融组织机构分工协作、互补竞合、共生共荣的金融生态圈。

        《规划》从三方面作出部署,一是发挥各类银行机构的作用,提出“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以批发资金转贷形式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功能定位,加大对农业开发和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等。二是规范发展各类新型机构,包括“拓宽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融资渠道,加快接入征信系统”“促进互联网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等。三是积极发挥保险公司保障优势,保持县域内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相对稳定,引导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农村保险服务网点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

        配套体系将加快完善

        此次《规划》对普惠金融发展所需配套体系的完善提出多项举措,包括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建立普惠金融统计体系等。

        上述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一是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金融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地区集中的特征明显;二是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完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未完全发挥,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三是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不显著。

        在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理事会联席主席贝多广看来,着力推进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其中当务之急。“目前我们重点强调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方面,征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金融机构体系等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基础到上层构成一个整体,然而当前普惠金融的基础层面也比较薄弱,跟已经成形的传统金融有较大差距。”

        白澄宇则表示,《规划》更多强调金融服务的公平和机会的平等,是从公平的角度来完善金融体系,建议未来实施过程中还要兼顾效率和商业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