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2022 |“双减”后,学生作业真的不进家门了吗?

04.01.2022  07:30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刘慧丽

还记得那些被辅导作业支配的“噩梦”般的日子吗?

相信那时候家有考生的家庭,每天晚上,书桌前少不了鸡飞狗跳,也少不了嗓子喊破,而孩子却依然磨磨唧唧,做作业到十一二点……

如今呢?

“双减”政策落地,据说拯救了家长们的“脑梗”、“心梗”和“血压”,因为政策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学生作业尽量不进家门……

“双减”政策在郑州已实施四个多月,作业真的不进家门了吗?

【初识“双减”:仍有部分家长被“作业”所累】

时针指向数字七,又是一个加班的晚上,王先生忙完,抓起车钥匙,冲出公司大门。

好不容易拖着疲惫的身子,王先生刚躺到家里沙发上,就又被女儿的“作业”命令无情地“弹”了起来。

都说2021年9月,“双减”为中小学生送上了一份特别的开学礼,可家住郑州市惠济区的王先生并没有尝到减负的“甜头”。

他说,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头两个月的“作业”都把他累惨了。

女儿在一所民办学校上学,每天让他最头疼的不是接送孩子上下学,而是晚上花样繁多的“作业”。

“陪孩子读单词10个,并拍视频发到群里;陪孩子完成跳绳任务,视频记录,发到群里;亲子共读一本书,拍视频……”王先生无奈,只能撑起身子,拿起手机。

各种视频完成拍摄、发布之后,时针不知不觉已指向9点。

“手机内存都存满了,还没整完娃子这学期的作业……”王先生很不解,为啥“减负”越减越累?

在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的采访中,在2021年秋季开学后两个月的时期,像王先生这样,被各种花样“作业”所累的家长并不少。

据王先生女儿所在的那所民办小学校长分析,王先生所说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书面作业多,而是学校布置了一些亲子实践活动。

“那时候大家对‘双减’认识不够深刻,总觉得‘小学一二年级不能布置书面作业’,那就创新作业布置方式,整一些实践作业吧。”

很多老师也认为,创新性地布置实践作业,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所以,那时候挺流行视频打卡的各类实践作业。

校长坦言,老师要求家长拍视频反馈到群里,确实巧妙避开了“书面作业”,却没想到让不少家长为视频打卡所累。

【深识“双减”:作业周公示,日协调,真正能不进家门 】

就像诗人所说:“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关心你。”

“双减”政策在郑州的校园中走过了四个多月,也不断学习调研,调整提升,逐步将目光从政策本身,转移到学生和作业身上。

他们开始琢磨,到底如何做才能真正让学生作业量减下来,同时又能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有效学习到新知识呢?

终于,郑州市不少学校都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路子。

以郑州市实验小学为例,咱走进去瞧一瞧他们是如何布置作业的。

据郑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牛介绍,学校每周五就会将下周的作业公示在校园里,由学校师生共同完成。

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3:50-6:00是郑州市实验小学的课后服务时间,其中前30分钟是学生的课后答疑时间。

“这个时间段里,老师保驾护航,学生可根据学校公示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完成作业。”

牛祎说,这些公示出来的作业,都是上一周老师们经过三重打磨而形成的统一作业。

以语文科目为例,每周五,语文老师需将下一周作业提前布置好,提交给教务主任,教务主任调整过之后,再反馈给语文老师。

“老师—主任—老师”三重打磨优化之后,下周的作业将由学校大队辅导员公示在校园里,供全体师生参考。

此外,在师生每日执行作业“任务”时,年级大组长还要根据当天课程,来适时地协调各科作业时长,做到“周公示,日协调”。

你以为作业设计到此就结束了吗?

并没有!

学生做作业的反馈才是衡量一个作业好坏的重要一环。

每周学校还会邀请十多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填写调查问卷。

“你完成某科作业的时长是多少?”“你觉得最难完成的作业是哪一科?”……

调查问卷具体而微,数据直指本周作业设计得是否合理。

“比如,学生普遍反映,完成某科作业的实际时间是45分钟,而作业设计公示栏里却显示当天这个作业预估时长是20分钟,这就出现了偏差。”

牛祎说,学校会根据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反馈来的数据,再次对作业进行优化。

【聚焦“双减”:作业不进家门,效果如何看得见? 】

好的做法,总是藏在细节里,而像郑州市实验小学这样潜心作业设计的学校,不在少数。

比如,郑州市中原区帝湖小学设计制作“玩具项目作业”,郑州外国语中学制作了兼具学科特色的“作业布置模板”,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制定了《作业管理规定》和《作业设计评价标准》等系列作业制度……

而这样的努力,也被家长看在了眼里。据半月前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后,有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

作业真的不进家门了,家里从此不再因作业而鸡飞狗跳了,父慈子孝、温馨共读的环境下,家长还有哪些担忧呢?

还别说,真有!

在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的采访中,有不少家长都透露着隐隐的担忧:“在家看不到孩子写作业,会担心孩子从此放飞自我,更担心别人家的孩子‘偷跑’”。

作业减量之后,如何保证孩子成绩不滑坡?如何让孩子的作业成果看得见?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中获悉,郑州市各教育系统均在作业设计和作业建设上下足了功夫。

其中,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该区在作业设计中体现“三层级”,即基础性作业、学科拓展性作业、跨学科作业。

在作业布置中凸显“五特性”,即弹性、个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

采取这种方式,可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天地”,从而确保作业减量之后,学生的成绩能不滑坡。

此外,郑州市中原区还不断改进作业评价。

中原区教育局秉承“守中归原 以品立人”的理念,以“育品质学生 让人民满意”为目标,以“作业管理”为突破口,建立“三方六联动”“双线五责任”工作机制,双向发力、多方联动、逐层落实,着力打通“双减”落地最后一公里。

建立职能科室、教研机构、督导部门、学校四级作业督导评价体系,提高作业建设水平。

定期举行优秀作业成果展评、学科作业库建设评比等活动,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

另外,教师自评与同伴互评、学生座谈与家长访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让作业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