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高凯教授参与中央电视台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节目制作(图)

16.09.2016  16:39

      日前,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正式播出。该节目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撰稿,并邀请国内多家重点大学、专业机构的九十多位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创作。这部纪录片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浩瀚的历史图景。除了对祖国大江南北进行实景拍摄外,还运用了三维技术等视觉效果,丰富的镜头语言,更清晰、全面地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变迁。其中,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高凯教授应邀参与了第28集《清议与党锢》的制作,介绍了东汉时期的察举制度。现将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2016年8月18日 《中国通史》第28集《清议与党锢》 


      太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太学便开始承载着传承儒学经典,培养政府官员的任务。太学,也是皇帝咨询国事的场所,博士学生都可以发表意见,便于太学生养成忠君爱国、关心国事的风气。太学初成立时不过几十人,而到东汉后期,聚集京师的太学生人数达三万多人,然而随着人数的激增,太学生的出路正变得非常狭窄,更重要的是,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活跃在政坛上,他们占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大部分官位,这使得太学生的处境更加艰难,他们寄希望于察举制。
      所谓察举制顾名思义,先察后举,就是地方官他到基层去,根据百姓的评价来选出人才,当然他的标准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德,一个是才。到东汉时,察举的科目已经很多,既有以德为主要考核对象的孝廉等科,也有以才能为主要考核对象的勇猛知兵法科等,不过,所有科目都以德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更重要的是察举制完全以推荐为基础。     

      当中央政府给了你这个权利的时候,你会推荐什么人,肯定是推荐跟我自己亲近的人,那么他就可能把皇权通过察举的过程变成私权,你上有政策他下有对策,那么这样发展的结果必然是什么,形成一个利益集团。
      这样的形势使得大多数太学生处境艰难,形成东汉一大难题。
 
                               

      高凯简介:男,汉族,1965年生,湖南省益阳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河南省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