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201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01.08.2014  13:42

    上半年,面对较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把握发展主动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机构调整要助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机构调整稳中有进。全县总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较快增长区间。但经济运行环境仍比较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1、总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增长动能较强。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79624万元,同比增长9.5%,比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4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469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04271万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92884万元,增长10.3%。       2、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夏粮获得较好收成。2014年,全县夏粮种植面积28.85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8.52万亩,与上年持平;夏粮总产量81885吨,增长0.5%。其中小麦产量81556吨,增长0.1%。油菜种植面积45万亩,增长6.4%;油菜籽产量79625吨,增长15.5%。       畜牧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出栏生猪11.5万头,增长1.4%;出栏家禽510.4万只,增长2.2%。肉类产量23707吨,增长2.3%;禽蛋产量1.634吨,增长3.2%。       3、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4970万元,较上半年同期增长15.3%,较1—5月份低0.3个百分点,较1—4月份低0.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       从轻、重工业上看:轻重工业均衡增长,差距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38018万元,同比增长14.9%;重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6952万元,同比增长16.1%。       从经济类型上看:公有制经济增长慢与非公有制。公有制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7217万元,同比增长9.9%;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97753万元,同比增长15.4%。非公有制企业增速于公有制5.5个百分点。       从行业上看: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866万元,同比下降14.1%;纺织服装、服饰业完成增加值45286万元,同比增长17.9%;皮革、毛皮、羽毛制品和制鞋业完成增加值21375万元,同比增长51.1%;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5080万元,同比增长11.9%;化学纤维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451万元,同比增长432.4%;羽毛(绒)加工及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0554万元,同比增长52.7%。       企业效益全面好转。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义务收入864389万元、利润总额48895万元、利税总额89364万元,分别增长15.3%、19.2%、16.5%,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元—6月份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7%。       4、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50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1%。其中,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38814万元,同比增长24.9%;房地产投资106230万元,增长9.9%。在城乡投资中,产业集聚区投资191400万元,增长5.9%,占全县投资总额的35.5%,基础设施投资80752万元,下降22.4%,工业投资182587万元,增长29.7%。       ①施工项目减少,投资规模扩张难度加大       上半年,全县施工项目68个,较上年同期的108减少40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98742万元,同比下降8.5%。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6个,较上年减少20个。       ②大项目投资增长较快,支撑作用明显       上半年,全县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453195万元,同比增长58.6%,比投资增幅高36.5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占全县投资的比重高达84.1%。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巨大。       ③产业集聚区投资下滑       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191400万元,增长5.9%,占全县投资的35.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300万元,下降64.1%。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66000万元,增长13.9%。产业集聚区新开工项目8个,下降50%。产业集聚区投资项目减少。增幅严重下滑。       5、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上半年,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88239万元,增长12.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258927万元,增长14.7%;农村实现零售额69312万元,增长6.4%。分行业看:       批发业:6月份全县批发业零售额累计达到7914万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大个体累计达到324万元,同比增长15.7%。       零售业:6月份全县零售业零售额累计达到201131万元,同比增长1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9%。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零售额累计达到61534万元,同比增长12.9%;限额以下零售业企业零售额累计达到15315万元,同比增长19.7%。大个体累计达到35031万元,同比增长12.5%。       住宿业:6月份全县住宿业零售额累计达到11373万元,同比增长20.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零售额累计达到3762万元,同比增长18.3%;大个体累计达到569万元,同比增长10.7%。       餐饮业:6月份全县餐饮业零售额累计达到75703万元,同比增长14.1%。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零售额累计达到3418万元,同比增长9.7%;限额以下餐饮业企业零售额累计达到1629万元,同比增长17.4%;大个体累计达到1797万元,同比增长17.8%。       6、金融运行平稳。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12756万元,较年初增长14.1%。其中,储蓄存款1411386万元,较年初增长16.4%;贷款余额706277万元,较年初增长13.7%。       财政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县完成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4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较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7527万元,增长23.7%,税收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7%,较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从分部门征收看,国税部门征收1973万元,增长6.1%;地税部门征收15554万元,增长26.4%;财政部门征收5945万元,增长0.3%。全县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407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4%。       7、物价温和上涨。6月份,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6%,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2个百分点。元—6月份,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2%,同比上涨2.2个百分点。全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分别为99.2%和97.1%,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0.8和2.9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1、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尤其是大的外部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势必对我县的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投资增长潜力不足。上半年,全县新上投资项目26个,较上年同期减少20个。特别是产业集聚区的新上项目减少8个,同比下降50%。19个乡镇办事处上半年只上报项目19个,65个承担投资目标任务的县直单位,只上报5个投资项目,工作差距较大。       3、房地产市场疲软。上半年我县房地产投资增长9.9%,增幅全市倒数第2位,现房销售面积与上年同期比下降明显。       4、项目落地进度较慢。产业集聚区的许多项目处于在建状态,进度不太理想,部分项目因信访稳定而处于停工状态,影响了全县的投资增长。       5、消费增长乏力。1—6月份,全县消费性贷款增幅-199.2%,全市倒数第1位;住宿餐饮业营业税增长-36.94%,全市倒数第2。影响了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三、下一阶段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大。招商引资工作是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招商引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消弱。各单位、各部门要对可能争取到的项目要强力跟进,督促项目进展。       二是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各职能部门要以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为时机,简化审批办证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对企业的服务要跟上,进一步破解征地拆迁难题,优化投资创业环境。       三是狠抓项目落地。项目工作是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五十工程”、“一抓一”工程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落地,为全县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四是加快“四上”企业入库进度。上半年全县只成功入库一家“四上”企业。企业入库少,对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撑作用将会消弱。下半年要充分调动乡镇统计人员组织材料,电报“四上”企业入库的积极性,要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入库提供便利。       五是提升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投资后劲。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投资在全县投资中占有重大比重,对全县投资走势影响很大。目前官渡河集聚区出现新开工投资项目大幅较少、基础设施投资下降、主导产业投资呈现负增长和投资后劲严重不足等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下半年务必千方百计提升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投资后劲,巩固其对全县投资拉动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