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县域经济成为拉动南阳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16.02.2016  17:52

      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运行环境,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谋求新发展,坚持抓早、抓准、抓实、抓狠,有效激发了全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一、从区域经济来看,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领跑全市经济增长,依然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2015年,全市(不含邓州市下同)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22.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其中县域经济总量为1803.79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1.5%;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2%)1.6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拉动全市增长7.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3%。

      分产业来看,县域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14年的19.8:47.9:32.3发展为2015年的19.4:46.8:33.8。县域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0.7亿元,占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86.8%,同比增长4.5%,与全市平均水平(4.5%)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44.6亿元,占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73.2%,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9%)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08.6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3.1%,同比增长12.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0%)0.7个百分点,对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综合来看,县域经济领跑全市经济增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二、从各县区经济增长来看:各县区经济整体发展较好,但县区之间差距依然较大

      2015年,十六个县区中除宛城区、卧龙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外,其他县区增速均不同程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十个县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桐柏县(12.0%)、新野县(11.6%)、南召县(11.6%)、方城县(11.4%)、社旗县(11.4%);六个区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高新区(10.8%)、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10.1%)、卧龙区(8.7%)。受各县区产业结构差异和行业发展快慢的影响,县区之间差距较大,增速最高的桐柏县高于增速最低的官庄工区二十多个百分点。

      分产业来看,各县区第一产业平稳发展。今年以来,夏秋粮丰收,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农业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各县区之间发展相对平衡,县区之间差距不大,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的有内乡县(4.8%)、方城县(4.7%)、桐柏县(4.7%)、社旗县(4.6%)、新野县(4.6%);16个县区中,总量排在前三位的是唐河县(69.69亿元)、新野县(43.69亿元)、方城县(37.52亿元)。

      第二产业中,十个县的第二产业增速明显高于六个区。除宛城区、卧龙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外,其他县区增速均不同程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9%)。其中,增速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社旗县(13.8%)、方城县(13.4%)和新野县(13.1%)。由于受工业基础条件、项目投资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影响,县区之间工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工业增速最高的方城县(13.0%)比增速最低的鸭河工区(-22.5%)高出约30多个百分点。

      受房地产、计算机软件服务、租赁商务服务、居民服务、文化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县区之间第三产业发展差距较大,增速最高的官庄工区(17.1%)比增速最低的宛城区(8.6%)高出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除宛城区、卧龙区、南召县、西峡县、镇平县外,其他县区的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有官庄工区(17.1%)、桐柏县(15.2%)、高新区(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