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山杯”第六届十大生态美文评选揭晓

25.09.2014  10:21

      本报讯    记者赵向往报道    综合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情况,“原山杯”《中国绿色时报》第六届“十大生态美文”评选结果今日揭晓,梁衡的《周总理手植腊梅赋》、刘振国的《我与黑熊的一段红豆情》、万以诚的《老舍和大兴安岭》、曹钢的《如月湖  今夕颜色翠》、鲁枢元的《中国的北窗——夏日大兴安岭散记》、杜思高的《花洲书院“树”飘香》、陈世旭的《北国绿野》、徐刚的《荒草》、陈祖芬的《山的依托  树的诱惑》、黄艳梅的《曼德拉的桉树》(名单根据见报时间顺序排列)10篇作品获评本届“十大生态美文”。(专家点评详见今日本报A4版)

  本届获奖作品是从2013年刊发在《中国绿色时报》副刊生态文化版上的优秀作品中选拔产生的。评选采用公众网络投票初选和专家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文学界及林业系统多位专家在生态美文评选专栏刊发文章,阐述对生态美文创作的理解、感受,并表达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殷切期待。作家尹树义说:“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不可否认的是,伴随人们生态意识的逐步提高,我国生态文学的创作有了群众基础,越来越受到多方关注。有了国家生态的朝大处着眼,加上作家的从小处着手,意味着生态文学高潮即将来临。

  “十大生态美文”评选活动是为弘扬生态文明、鼓励生态文学创作、提高生态文学作品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而发起的,由中国绿色时报社主办,已成功举办6届。6年来,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逐渐树立起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品牌。

 为了给生态文学作者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本报副刊生态文化版将长期开展“美文大家荐”活动,欢迎广大读者将您创作或喜爱的优秀生态文学作品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本报将择优刊登。优秀作品可参加下届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的大力支持。原山林场由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林场,发展为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集团,为破解国有林场改革困局提供了现实样本。原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2.6%,建有国内先进的微波图像监控系统,是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实现了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的预测预报现代化,先后进入全国国有林场500强、十佳行列,被誉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一面旗帜。原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境优美,植物物种丰富,是一座天然的绿色氧吧。森林公园内有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有北方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奇观——石海,有淄博市最大的高山古代建筑群——宋代玉皇宫、明代泰山行宫、清代红门,壮观的山岳风景、秀丽的植物景观、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原山国家森林公园美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