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推动我市文化发展繁荣

10.11.2014  10:36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亦是提升城市内涵的“利器”和塑造城市形象的“工程师”。昨日,记者从新郑市了解到,为活跃辖区文化事业发展,该市将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挖掘城市历史和放开辖区文化产业发展,并构建一套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将新郑打造成一个文化繁荣的历史名城。
      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新郑地区率先进入以原始农业为主的氏族社会,是中国古代文明最早的发源地;5000年前仰韶文化中晚期,新郑为有熊国,是黄帝族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核心地带;4700年前,龙山文化中期,新郑为祝融氏之国。夏商时期,新郑为夏都、商都京畿。西周,新郑为郐国;春秋为郑国,战国时代为 韩国 ,郑韩故都为中原地区最主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工商业都会……构成了厚重的新郑历史,可谓举世无双,令人称奇。
      与历史文明遥相呼应,今天的新郑市通过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具茨山岩画研讨活动、中华姓氏文化研讨活动等大型活动,以及开办市民文化大讲坛、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炎黄文化读书节等市民文化活动,使辖区历史文明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也使文化发展空前活跃。
      文化发展没有“终点站”,更需要甩开手脚追求更高境界。为此,新郑市决定依托厚重的城市历史,继续 扶持 辖区文化事业发展,内容包括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制定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办法,同时成立新郑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的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推动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发展。
        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广泛开展“市民学校”、“百姓大舞台”、“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等活动,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完善城市对农村文化帮扶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和新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完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广泛开展“文明生态,留住乡愁”非物质文化遗产征集活动,推进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保护规范化常态化;构建中原文化创新机制,充分挖掘深厚的郑韩文化资源;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打造成当代“国典”式文化精品工程,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