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系统积极展开灾后防疫

25.07.2016  10:08

  近期,全省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记者7月24日获悉,按照《河南省2016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下发了《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汛期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并对灾情严重地区分别制定启动了《洪涝灾害救灾防病应急预案》,成立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指导各级卫生计生部门积极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洪灾险情发生后,安阳市卫计委迅速组成3个公共卫生专家指导帮扶组,分赴林州市、安阳县和其他重灾区现场,开展指导帮扶。省疾控中心7名专家也已到达安阳县、林州市,对灾后疫情进行评估。截至21日早晨,安阳市已下发15万元消杀药品到救灾一线。针对林州市东岗乡下寨村、杨家村卫生室药品受损严重情况,市卫计委对急需药品进行支援,目前已配送到位。同时,各级医疗单位迅速排查隐患,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下一步,市卫计委将组织电气专家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以受灾地区环境消杀和受损村卫生室重建为重点开展精准帮扶,确保灾后无疫情发生。

  新乡市近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灾情发生后,新乡市卫计委积极筹备防疫物资,对医疗卫生单位、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卫生消毒消杀工作。市疾控中心、爱卫办和卫生监督部门分别成立技术指导组,对受灾地区环境清理、消毒消杀、饮用水安全进行督导检查和监测指导。此外,市卫计委启动了应急监测方案,24小时密切关注疫情,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平台和主流媒体,指导市民预防疾病。目前,当地未发现因受灾导致的疫情。(记者 王平 任国战)

   新闻1+1

  灾害过后,如何防控传染病?

  在洪涝灾害对生活环境的破坏和夏季高温的双重影响下,受灾地区极易暴发传染病。那么,洪涝灾害过后,受灾地区群众和基层卫生人员应该如何防控传染病?7月24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张玉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洪灾过后,按照流行可能性排序,容易出现的传染病依次为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张玉勤介绍。

  具体来说,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这几类,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有些患者还伴有呕吐、四肢冰凉,严重时出现脱水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这几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均为细菌引起,及时应用特效的抗生素即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张玉勤说,肠道传染病往往是病人进食了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而发病。因此,针对这类疾病,必须要防止“病从口入”。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常见的有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乙脑和布鲁氏菌病四大类。其中,流行性出血热和钩体病多发生于抗洪救灾和田间作业人员中,主要预防措施是灭鼠和做好家畜管理,同时不要接触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乙脑的主要预防措施为防蚊灭蚊。“由于灾区卫生条件较差,人、畜多混居,同用一处水源,因而易出现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减少上述现象即可有效防止疾病传播。”张玉勤说。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都经空气传播,特别是在灾情发生后的居民安置点更易传播。张玉勤认为,做好这类传染病的预防,要对灾区儿童和老年人开展预防性服药。(记者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