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为“占着位子不干事”的干部敲响警钟

08.03.2016  09:39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摄

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人民的心声。

一段时间以来,庸政懒政怠政现象如同国家肌体上的“慢性肿瘤”,侵蚀着政府的执行力与公信力,让人民忧心忡忡。它们的存在,致使党的一些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得不到认真执行,不能顺利落地;它们的存在,平常时候误事,关键时刻坏事,给改革增加成本,让发展错失机遇。虽然它们本质上就是腐败,却没有像一些显性腐败行为那样受到应有的惩处。

“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亦像一记警钟,敲在那些为官不为者的心上。

为那些“不想干事”的领导干部而鸣。对他们而言,庸政懒政怠政是一种“心病”——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人民放在心上——虽然主一方之政、握一事之权,却没有恪守“为政之道,民生为本”的职责,更不用说“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了,他们只想着“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

为那些“不真干事”的领导干部而鸣。对他们而言,庸政懒政怠政是一种“投机病”——善于钻制度漏洞,投机取巧——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完善,问责考核制度太疲软,上去了就不会下来,所以庸官能混、懒官能撑,不是遇事装聋作哑,就是有问题左躲右闪,不是用会议贯彻会议,就是务虚不务实。

为那些“不敢干事”的领导干部而鸣。对他们而言,庸政懒政怠政是一种“顾虑病”——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得越多风险越大——现在“规矩太多”“为官不易”,吃螃蟹难免被扎,在前面冲锋万一“摊上事儿”,既然别人不做也能太太平平,我又何苦要迎难而上呢?

但这警钟,不仅仅是一阵响声,伴随而来的,还有高悬的“利剑”,以及坚实的“盾牌”——政府活动将全部纳入法治轨道,法定职责必须为,再“庸懒怠”就不只是道德问题了;“双随机、一公布”监管方式将全面推行,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想“钻空子”就没那么容易了;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在建设资金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财政沉淀资金统筹使用等方面,加大奖励支持力度;健全容错机制,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他们放开放胆去干事创业……一句话: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领导干部要在这警钟声中想清楚、摆正自身位置:有为才有位,有位要有为;不能占着官位不做事,不能怕丢官位不做事。在异常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面前,领导干部必须主动作为、善谋勇为,才能确保各项政策和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必须以法治、创新、廉洁、勤勉之姿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汲取强大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因为,上下同欲者胜。因为,奋斗才能赢得未来。


(信息来源:16-03-05新华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