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金融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31.12.2015  09:53

金融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流通和交换环节,它具有聚集、融资、分配等诸多功能,被誉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一个地区要想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同样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沃土。如何促进南阳金融和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金融与当地经济的双赢是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重点。

一、南阳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南阳的金融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和健全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成长和壮大;保险机构不断发展壮大,保险公司由2008年的26家发展到2014年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40多家,保费收入不断攀升;证券交易营业部由最初的2家发展到2014年的8家;其他金融机构也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应运而生,典当行从2006年开始在南阳诞生,到2008年为13家,各项收入348.8万元, 2014年发展到25家,各项收入2279万元,与2008年典当行的各项收入相比,增长6倍多。一个以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

金融业从过去单一的银行业务发展为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基金、信托、租赁等多种业务,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各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银行业务也从存款、贷款、汇款三大传统业务发展为本外币存款、贷款、结算、信用卡、证券、外汇业务以及委托、代理、保管、咨询、评估等多种服务性业务并存的新局面;资产业务从工商企业流动资金信用贷款发展到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按揭贷款、消费贷款、汽车贷款等;中间业务从传统的汇兑结算扩大到银行卡、代收代付、代客理财、代售国债、代卖保险与投资基金等新业务。

(三)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险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保险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保费收入较快增长。2014年全市保费收入为86.14亿元,是2008年38.31亿元的2.3倍,从2008年到2014年年均增长14.5%,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2.4个百分点。2014年全市保费收入与GDP的比率(保险深度)为3.2%,比2008年增加0.9个百分点;2014年人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862.3元,比2008年人均净增加480.9元;2014年全市保险公司支付赔款和给付20.58亿元,比2008年增加10.33亿元。商业保险已成为南阳市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金融业行业结构中银行业仍居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初期,银行业基本上是金融业的代名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业逐渐起步,证券市场也开始上路,两者的发展使其在金融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它们在量上的波动已对整个金融业增速和增量产生巨大影响。但保险业和证券业基数较低,尚难以撼动银行业在金融业中的主导地位。从总量上来看,2014年除银行业以外的证券业、保险业及其他金融活动增加值合计145759万元,占整个金融业增加值的16.9%,2010-2012年除银行业以外的证券业、保险业及其他金融活动增加值占整个金融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8.1%、17.6%、17.7%,除银行业外的其他金融活动占金融业的比重呈下滑态势,在整个金融业中,银行业仍居主导地位。这充分说明,最近几年整个金融业发展中,银行业规模大,发展速度较快,证券、保险和其他的投融资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发展较慢,尤其是新型的投融资公司、典当行、担保机构等,发展规模小,成熟度低,很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整个金融业中银行业仍居主导龙头地位。

近几年来全市金融业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和健全,对推动全市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全面来看金融业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南阳要想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机制将是今后工作中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二、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呈逐年小幅上升趋势,但是比重仍然偏低,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偏弱

金融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呈逐年小幅上升趋势,但是比重仍然偏低,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偏弱。从2005年开始金融业走出低迷,出现快速增长态势,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4年的9.0%,且从2005年——2008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13.9%、14.3%、38.6%和44.1%,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3.5%、13.3%、12.6%、10.9%,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但2008年以后,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呈震荡下滑的态势,2009年-2012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为28.4%、20.7%、29.1%和29.6%,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下滑至15.1%。受总量规模的限制和整个金融业发展起伏变化的影响,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小幅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0.81提高到2014年的3.23,低于全国 4.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1个百分点。因此,金融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力度不够,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 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从整体上看,全市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象全国一样存在重资本市场轻货币市场的倾向,事实上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的政策,造成货币市场规模小、交易主体及交易品种少,市场发育滞后。就从资本市场来看,也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股票市场发展快,债券市场发展慢,在债券市场中,国债市场相对发达而企业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发育滞后,特别是最近几年,南阳地区内的企业债券发行量几乎为零,处于停滞状态。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平衡,影响了金融创新的步伐,由于金融工具少,企业融资选择余地小,不能满足企业直接融资的需求,企业融资必须通过银行贷款,这既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也增加了银行的融资风险。

(三)金融机构贷款增长放慢,信贷呈收缩的迹象

从1990——1999年,全市处于信贷扩张时期,除个别年份外,大部分年度贷款的增加额高于年度存款增加额,也就是说,从90年——99年,全市年末贷款余额大于存款余额,属于资金流入的状态。而2000年以来,全市年末贷款余额均小于当年年末存款余额,属于资金流出的状态,而且存贷差额逐年增大,从2000年的7.35亿增加到2014年的1204.25亿元。自1999年以来,全市信贷出现急剧收缩迹象,从历年的存款增加额和贷款增加额看,年度贷款的增加额均低于年度存款增加额,2005年当年年末存款增量是年末贷款增量的4.6倍,2008年当年存款增量为134.2亿元,可贷款增量却为-14.6亿元。从存款余额增速和贷款余额增速上来看,除个别年份外,历年金融机构贷款的增幅都低于存款的增长速度。2014年全市年末存款余额2756.78亿元,贷款余额1552.53亿元,也就是说,全市的当年存款中,只有56.3%支援了当地的经济建设,有43.7%的资金支援了外地的经济建设。这对我们这个经济欠发达的中原地区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的经济建设急需资金,千方百计从外面找资金,可我们当地的存款却支援了外地的建设,金融对南阳当地经济处于抽血状态。

(四)金融机构存贷比偏低,金融资金利用率有待提高

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差;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例不宜过高,因为银行还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结算,这就需要银行留有一定的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如果存贷比过高,这部分资金就会不足,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中国人民银行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目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为75%。而2000 -2013年南阳市商业银行的存贷比,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呈下降趋势,到2014年末的存贷比仅为56.3%,远低于全省65.8%的平均水平,在全省十八个地市中排十二位,更低于央行规定的最高存贷比75%,这既说明全市的存款资金没有充分应用于南阳的经济建设,也反映了南阳银行业的盈利水平偏低,仍然有待提高。

   (五)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经济支持力度偏弱

由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其贷款仍集中于政府提供隐性担保的国有企业和政府主导的基础项目,而非公有制为主导的中小企业大量被排斥在金融之外。2008年末,南阳市短期贷款中对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贷款余额为23.67亿元,占短期贷款的比重为6.5%,同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3%;2010年末,南阳市企业贷款中对私人控股企业、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和外商控股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贷款余额为175.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1.2%,同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7.4%;2014年末,南阳市企业贷款中对私人控股企业、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和外商控股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贷款余额为548.5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5.3%,同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7.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非公经济的贷款力度在逐年加大,但是对非公贷款的比重仍然偏低,既与非公经济占全部经济的比重不相匹配,也不符合银行贷款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的国家政策。整体来看,全市金融机构对当地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偏弱。

(六) 金融业的发展现状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南阳是个农业大市,一千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七百多万,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达70%,农村经济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很大。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1年-2014年农林牧渔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从37.3%下滑至30.8%,银行贷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逐年减弱,这与国家大力提升金融支持农村生产,支撑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背离。据不完全统计,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大约只有一半能够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贷到款,而且需要层层担保,贷款难度很大。最近几年随着农业银行从农村的撤离,农村的金融机构仅剩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金融资金通过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大量流出农村,造成人们常说的农村资金“大流血”现象。农村的资金城市化,大大降低了支农资金的供应力度。这些问题都说明了目前全市农村金融业的发展现状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经济与金融未步入良性互动的症因

经济和金融相伴而行,两者以资金为纽带,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持续需求会有力地拉动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又以资金供给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对经济起促进作用。因此经济与金融只有步入良性互动的轨道,才能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共同发展。而最近几年南阳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不够,其原因除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推进使银行内控机制加强,银行贷款行为更加理性和稳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贷款规模的控制外,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一)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信贷资金的运行规律遭到破坏,削弱了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近几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虽然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市不良贷款比率有所下降,但总体上来看,全市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信贷资金的运行规律遭到一定破坏。企业的信用意识比较差,不少企业仍抱有侥幸心理,抱着能借则借、能逃则逃的态度,借转制有意悬空债务。而一些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甚至出现了政府和法院联合一起,协助企业搞假破产,逃废银行债务,银行放贷的客观经济环境恶化。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存在较大难度,在银行对赖债“钉子户”依法起诉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诉讼胜诉率高、执行难度大的问题,使部分贷款难以收回。社会信用程度不高,使银行信贷支持的信心和能力减弱,对当地的一些信贷需求只能“敬而远之”,从而制约了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交易,影响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二)贷款权限的集中上收和信贷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对称,制约着贷款投放

  一是从授信管理上看,现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着缺陷,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集约化的信贷管理体制,存在对基层银行信贷授权不足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机构大多只吸收存款和办理转帐结算业务,而不发放贷款,总体上存在管得过严、统得过死的问题,县级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融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信贷管理权过于向上集中,使集约经营变成“集权”管理和贷款“集中投放”,制约贷款投放。二是从信贷风险责任追究制度看,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考核失当,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存在不对称的矛盾。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防范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普遍强化信贷管理制度,建立了严格的风险约束机制,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加重了对信贷人员的贷款风险责任约束,明确了贷款风险责任,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信贷投放项目准、效益好的信贷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奖励。这种贷款发放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信贷人员为回避责任而采取保守的信贷策略,使信贷人员严重“慎贷”,这种管理体制对信贷投入形成了障碍。

   (三)工业化程度低,好的投资项目不多,影响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

资本的趋利性,促使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追逐好的、大的、回报率高的投资项目。虽然最近几年南阳工业发展很快,也上了一些好的项目,但整体上来看,全市工业化程度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具有集聚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的项目少。2005年全市第二产业在GDP所占的比重为50.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2014年全市(含邓州)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6.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0.9%)4.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工业化程度偏低,大的投资项目较少,与银行的投资原则及资本的趋利性相违背,直接影响了银行在南阳的信贷投资规模。

   (四)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加上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影响信贷投入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阳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等级低下,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仍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层面上,法制观念淡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出现资不抵债后经常出现企业主一走了之现象,严重破坏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以致出现银行“惜贷”、“慎贷”,甚至“恐贷”的现象。国有商业银行追求“优良客户”与中小企业本身固有弱点的矛盾突出。2004年中央银行取消贷款浮动的上限之后,银行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利率浮动手段,对不同风险状况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定价,但由于商业银行总体上缺乏独立的风险定价能力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加上中小企业贷款额度较小,相对大额优质贷款来讲,银行投入较大。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银行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信心,因此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大部分银行选择了简单地的退出市场策略。

四、建立银企“双赢”机制,促进南阳经济快速增长

通过剖析南阳经济和金融未能步入良性互动的原因、症结,我们充分认识到建立一个地区经济和金融良性互动机制的重要性,下面就如何建立银企“双赢”机制,促进南阳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谈几点建议。

(一)加快南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南阳金融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视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经济和金融相伴而行,两者以资金为纽带,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持续需求会有力地拉动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又以资金供给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对经济起促进作用。经济、金融相辅相承,金融植根于经济的土壤。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金融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使南阳经济真正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立足于大区域、大环境、大市场,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要用超前的思维、改革的办法、有效的措施,整合人才、政策、机制、资金、市场等各方面的资源,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前景的重大项目。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向上争取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在本市落户,扩大贷款有效需求,进一步改善本市的经济运行环境。

(二)加强信用约束机制建设,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有在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中,资金循环的链条才不会中断,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也才能得到发挥。金融资源是有限的,又是流动的,地方政府对金融的支持是决定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要前瞻性地认识到资金按市场原则流动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形势下的客观必然性,高度重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增加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协助金融系统打击恶意逃债行为,加大不良贷款清欠力度,提高贷款使用效率。加强信用约束机制建设,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和企业应该大力支持银行盘活不良贷款,以诚信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这不仅对银行有利,而且对地方信用环境、对企业都大有好处。

(三)进一步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提高贷款担保能力

目前全市大企业数量少,中小企业数量多,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先天条件不足,资信等级不高。一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自有资金较少,可用抵押的资产不多,与银行贷款要求有一定差距。解决中小企业、成长型企业贷款担保问题,营造有利于贷款投放的社会环境,是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进一步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提高贷款担保能力。一是建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我们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建立有财政性资金补充、利税返还、国有企业入股等多种资金筹集渠道的政府担保机构以及企业协会性质的贷款担保机构,特别是在为县域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建立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应以中小企业间的互助性担保机构和民营性担保机构为基础,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为辖区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服务,开展一般再担保和强制再担保业务,并配合人民银行、财政部门等,对辖区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监管。

(四)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科学有效的信贷投入观念,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科学有效的信贷投入观念,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与支持,把支持南阳经济发展作为己任。一是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银行要积极主动开拓信贷市场,要像企业营销自己的产品一样营销贷款。现在一些银行都在抱怨优质企业太少,发放贷款风险较大,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贷款对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其途径是将过去银行上市场寻找优质客户改变为银行上市场培植优质客户。各商业银行要了解客户需求,把握企业、市场的运行脉搏,精心培育优良客户群,挖掘潜在客户。对于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讲信誉、能还本付息的企业,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要不分区域、不分大小、不分所有制,一视同仁地给予信贷支持,使部分潜质优良,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为大企业,并成为银行的重要客户,真正实现银企双赢。二是加强金融创新,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改变目前金融工具单一,投资不方便的局面。目前表现为银行负债类业务创新多,资产类业务创新少,以往我国金融机构推出的业务创新大部分集中于负债类领域,这与金融机构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和竞争相对激烈是一致的。他们竞相推出创新工具,拓展创新业务,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在贷款领域由于是卖方市场,竞争相对较弱,各金融机构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因此创新相对较少。据统计目前全市直接融资和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十分缺乏,金融工具单一、融资渠道狭窄,从而造成企业直接融资较难,而大量的企业间接融资又给银行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银行应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改进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设计新的贷款品种,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尤其要发展债券市场,提高企业债券发行比重,建立共同投资基金,发展一批交易成本低、获利高、风险小的金融工具,如金融期权、远期利率协议、可转让的商业票据等,满足市场多方面的融资需要和银行规避风险的要求。三是进一步加大对三农贷款投放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当前全市农村资金外流问题十分严重,大量资金流向城市和其他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农村贷款难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各级金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除农村信用社外,农发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也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贷款投放力度,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