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南阳市服务业快速发展因素分析

11.05.2015  18:35

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衡量经济社会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南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普遍提高,社会贡献不断增大,给全市经济的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服务业占总体经济的比重偏低、各行业分布不均衡、区域分布差异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偏弱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南阳市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制约因素
  (一)各行业发展不均衡,盈利水平悬殊较大
    2014年,南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16.34亿元,户均452.74万元,人均3.49万元。分行业看,营业利润较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个行业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22亿元、2.86亿元和1.47亿元,其他七个行业营业利润低于1亿元。
      (二)区域分布差异大,县区之间发展不均衡
    南阳市34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布在全市16个县区,东部县区企业总数多于西部县区,企业分布超过30个的县区仅有唐河县和西峡县,还有3个县区企业数量在20家以下。
      (三)与相邻地市相比,GDP占比仍处低位 
      尽管近年来南阳市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先后出台《关于实施“雁阵计划”,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发展服务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一些县区和部门对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201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629.4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速为8.1%,低于全省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5位,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5%,居全省第4位,而相邻洛阳市服务业增速为8.2%,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3.5%,在全省排第2位;与之相邻的湖北省襄阳市服务业增速为11.0%,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9.5%。由此看来,南阳市服务业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影响其为地区经济发展发挥更有效的支撑作用。
  (四)现代服务业发展仍处弱势 
  服务业内部行业发展不均衡,占据产业链重要位置的现代服务业总量上仍处弱势,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阻力,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2014年南阳市交通运输业单位数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的30%,但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为32.0%,营业利润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利润比重仅为12.0%。二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两行业的单位数仅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的19%,但营业收入却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的40.0%,营业利润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利润比重为71.0%。
      (五)缺乏龙头服务业企业
  南阳市服务业企业总体规模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集中度不高,规模效应不明显,缺乏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服务业集团和品牌。全市34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22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6%。总资产过亿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有31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9%,超10亿的企业仅有4家。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的目标。南阳市委、政府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以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服务业加快培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南阳服务业发展要迈入一个新阶段,必须抢抓机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切实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一)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随着全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潜力将逐渐释放,全市要以满足居民服务消费需求为基础,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一是针对消费结构升级特点,大力发展文化娱乐、教育、旅游等产业,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休闲旅游和文化娱乐消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二是利用建立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的时机,推进医疗、养老等行业的市场化,提高从市场购买这类公共服务的比重,满足不同档次的公共产品消费需求。
  (二)根据地域特色,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 
  产业结构不优,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依然是南阳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仍是推进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因地制宜抓新兴产业。当前,人民群众对精神享受的需求日益迫切,教育、文化、体育、家政服务和娱乐业市场潜力巨大,创意设计、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也备受关注。应根据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扶持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贸商务、研发设计等产业,二是不遗余力抓品牌战略。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通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享誉国内外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带动同行业发展。
  (三)调整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远近规划,多方对外推介,吸纳外部资金,适度有限开发见效快的行业,积累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旅游观光、商务服务、金融、研发科技、居住综合服务区域。使全市形成产业层次明晰、主题功能突出、发展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总体布局。主要是增加科技投入,发展服务业中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含量和力度,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关联性大的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