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一周年 丹江水润泽1400万中原人

15.12.2015  08:27

郑州1段南水北调干渠

水悠悠,山青青。 从丹江口水库启程,历经数百公里的奔波后,一渠清水终于在2014年12月15日23时30分流进郑州!

去年的今天,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清清丹江水流向千家万户。截至昨日,润泽中原的丹江水已达8.8亿立方米,有效破解了我省水资源短缺困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正逐步显现。

我省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一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沿干渠一路探访,感受一年来这条蓝色生命线给中原大地带来的种种可喜变化。

变化一:

净水器无用武之地

用上了丹江水后,市民张国林感觉自己的幸福指数提升了。

老张爱喝茶,过去家里泡茶全买桶装水。“喝了几十年黄河水,口感差,水垢多。”他直言。

丹江水口感不错,现在俺家终于告别了桶装水。”喝上一口茶,张国林美美地说。

许昌市民胡先生家的厨房里有两个水龙头,一个是普通的自来水龙头,另一个是净水器专用的水龙头。“自打用上丹江水后,这个净水器已经‘下岗’了。”胡先生说。

过去,除了使用净水器,当在英国的女儿一家回国时,老胡还要专门去买桶装水。今年春节再回家,老胡女儿喝的是丹江水,她对甘甜的丹江水给予高度评价。

谈到水质差别,居民说的是直观感受,业内人士则是用数据说话。郑州柿园水厂负责人给出了一堆数字,如黄河水浊度为10,丹江水仅为2;郑州原来用的黄河水属Ⅲ类水,而丹江水则是II类水。

丹江口水库最新一期水质全因子监测结果评价显示,109项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Ⅱ类标准,其中常规项目95%以上符合Ⅰ类标准,特定项目100%符合水源地水质标准。

目前,全省丹江水受水人口已达到1400万人。

变化二:

水量增加相当于8座大型水库

夏季用水高峰期要半夜起来接水,回忆起当年用水紧张时的情形,家住我市紫荆苑小区的陈凤英老人至今印象深刻。而如今,她终于不再为用“水事”烦恼了。

陈凤英家的遭遇是全省用水状况变化的缩影。

据悉,我省人均水资源量约40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于严重缺水省份。而郑州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去年12月通水以来,已有2亿多立方米汩汩流入郑州,干渴的大都市畅饮甘露。来自郑州自来水控股有限公司的信息表明,今年夏季用水高峰期,该公司接到的投诉量明显下降。

去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后,我省切实加强运行管理,推进受水水厂建设,供水范围和供水量不断扩大。截至12月12日,全省引入丹江水已达8.8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8座大型水库,供水目标目前已涵盖南阳、漯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9个省辖市及邓州市。

平顶山市去年遭遇严重旱情,市区的唯一水源地——白龟山水库无水可供,百万人口陷入断水危机,尚未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该市给予及时援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平顶山市新增来自长江流域的水量2.5亿立方米,彻底摆脱了缺水阴影。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连通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且年均可为河南供水37.7亿立方米,我省因此具备了跨流域调水的有利条件。

今年11月26日,全国首宗跨流域水量交易在我省诞生。根据约定,平顶山通过南水北调干渠和配套工程将调剂出的2200万立方米水量水资源输送到郑州市尖岗水库,新密市通过修建引水入密工程,将交易水量从尖岗水库输送到新密市城区,以缓解该市极度缺水的局面,我省从此进入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新时期。

变化三:

地下水位回升了

多年来,为维系经济社会发展,缺水的河南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超采量为5.73亿立方米,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地下水漏斗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为各受水区压采地下水提供了条件。根据我省制定的方案,到2020年将减少开采地下水2.7亿立方米。

一年来,丹江水为地下水“减负”的效果已经显现,邓州市、新野县、漯河市市区、舞阳县、临颍县、郏县、襄城县、长葛市、新郑市、航空港区、修武县、新乡市市区、获嘉县、淇县14座城镇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地下水位已实现不同程度提升,生态效益凸显。

随着丹江水浩浩北送,不仅地下水获得“减负”,过去各地被挤占的工农业、生态用水也成功“减负”,南来之水为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丹江水来了,许昌市原来的饮用水被置换出来,用于生态修复、水系连通和农业灌溉。一直为水所困的许昌终于可以一展拳脚,大做水文章,实施了水系连通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如今的许昌河畅湖清。

一河南北通,送水到北京,沿途皆受益,万代千秋功。”这是张国林藏在心底的一首诗。

如今,汩汩丹江水润泽着的中原大地上,正呈现着人水和谐的美景。

今后,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运行管理,强化水质保护工作,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我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更大贡献。”展望未来,省南水北调办主任刘正才话语铿锵。

编辑:禹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