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水北调工程昨通水 郑州南区市民明天喝上丹江水

16.12.2014  11:21

  南水北调郑州管段安全员在渠边巡检。郑州晚报记者 周甬图

   中原网讯(记者 李丽君)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若有可能,借一点来也是可以的嘛。”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在郑州邙山遥望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水说。昨天,这句话变成了现实。

  昨日上午,随着闸门徐徐升起,南水北调水进入我市刘湾水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宣布: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人大党组书记刘春良,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周和平,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天君,省政协副主席靳绥东,水利部黄河委员会主任陈小江等出席通水仪式。仪式由副省长王铁主持。

  市领导马懿、王璋、周长松、杨福平参加通水仪式。

  入水厂后

  丹江水在做“体检

  据市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宣传处处长贺春飚介绍,丹江水进入水厂后,需要经过加药预处理、沉淀、深度处理(臭氧和活性炭)、砂虑、进入清水池、送入水泵房,再经过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将进入城市供水管网。

  17日,嵩山路以东、航海路以南、中州大道两侧的居民,将率先喝上来自刘湾水厂的丹江水。

  南水北调分给郑州市区水量为每年29520万立方米,这些水将会配给刘湾水厂每日40万立方米、白庙水厂每日30万立方米、柿园水厂每日32万立方米,总计一天供应量102万立方米。由于南水北调水源的分配是定额,东周水厂和石佛水厂采用的是地下水,水质较好,没有置换成南水北调水。

  河南创造南水北调工程“五最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受水区,是中线工程建设的主战场,是沿线各省市中渠道最长、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施工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我省境内全长731公里,占中线工程总长的57%。分配我省年用水量37.69亿立方米,约占年调水总量95亿立方米的40%。

  年内河南18座水厂接纳南水

  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通过39个分水口门,分别向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等11个省辖市、34个县(市、区)的83座水厂供水,输水线路总长约1000公里,概算总投资150.2亿元,直接受益人口2000多万。今年年内计划15条口门线路通水,18座水厂接纳南水北调水,实现与干线工程同步通水、同步达效的目标。

  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从总干渠7座分水口门引水,分别向新郑市、航空港区、中牟县、郑州市区、荥阳市和上街区供水,年分配水量5.4亿立方(其中航空港区9400万立方、新郑市5000万立方、中牟县2740万立方、郑州市区2.95亿立方、荥阳市5840万立方、上街区1500万立方),受水水厂10座。刘湾水厂是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受水水厂之一,建设规模为日供水40万立方米,以南水北调水为主要水源。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