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两侧200米禁建项目 24小时监测水质

20.11.2014  16:31
   24小时监测水质,建生态廊道防扬尘

   两侧200米严禁建设任何项目

   昨日,省人大常委会中原环保世纪行采访调研团来郑,采访调研南水北调总干渠郑州段水质状况、水污染防治及沿线生态廊道建设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武安陪同。

   如何保证“南水”水质?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在总干渠沿线设监测站并及时上传水质数据、拒绝污染企业在保护区域生产、建设防护网、种植绿化树等。 郑州晚报记者 王军方 文/图

   我市配套工程

   10月底完成

   昨日上午,采访调研团来到新郑市城关乡胡庄村的总干渠。

   记者看到,清澈的丹江水正在从南向北流淌。由于昨日风较大,渠水不断泛起涟漪,在太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从岸边的标尺可看到,水位在6米左右。

   郑州市南水北调办公室负责人介绍,11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全线正式开始试通水。目前,正式通水时间还没有确定。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郑州市境内共设置7座分水口门。根据水量分配方案,南水北调中线每年分配到郑州市水量为5.4亿立方米。为利用好这些分配水量,我市需要建设相应的供水配套工程,包括建设提水泵站7座、调蓄工程5座,铺设管道107公里,新建和改造配套水厂10座。截至10月底,已完成配套工程建设总量的90%。

   目前,我市配套工程进入冲刺阶段,力争在11月底完成建设任务,南水北调干渠正式通水时,郑州市民同步吃上丹江水。

   我市生态公园将在全省推广

   总干渠两侧都有防护网。在郑州段新郑市双洎河渡槽处总干渠防护网两侧,草坪已正常生长。草坪的外边,仍有绿化带,种植的乔木。

   新郑市副市长王建民说,这些绿化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可对丹江水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渠扬尘现象出现。

   随后,大家来到郑州西区的中原路和富民路交叉口南边的南水北调生态公园里看到,那里的绿化树郁郁葱葱,有的高达数十米。紧挨生态公园的南边,就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刘正才说,这里的生态公园已经被当做全省示范,未来南水北调总干渠河南段两侧的绿化,将参照这个标准建设。

   郑州市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建设主要涉及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航空港实验区和高新区。

   根据安排,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均要在年底前完成1公里的示范段建设,航空港实验区则要于年底前完成8公里的示范段建设。除高新区外,其他有关各区要在明年4月底前完成辖区段绿化全部栽植任务,明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高新区则应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保护区内严禁污染企业排污

   为降低南水北调干渠周边对水质污染威胁,我省在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划定3054.43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明确规定总干渠两侧200米内的一级保护区不准进驻任何项目。

   刘正才说,总干渠面向下游的二级保护区内严禁电镀、皮革、化工等10类污染企业项目入驻;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新上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专项审核,实行环评一票否决制。目前,南水北调河南段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已先后对400多家企业进行环境影响专项审核,其中50%的新项目因存在污染风险被拒之门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为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受益者达到2000万人。

   “保证水质是南水北调的重中之重。”刘正才说,河南省内有多个监测站,这些监测站24小时不间断监测,每4个小时向国家环境监测总站上传一组数据。同时,相关部门对水质还有月报制度。目前,总干渠水质已达到饮用水标准。

   昨日,记者在总干渠郑州段保护区内,没有发现污染企业出现。

   多种应急预案保证水质

   刘正才说,发生突发性污染,可随时启动应急措施。总干渠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闸门,可通过泄水闸、退水闸把污水泄到河道里,然后再进行紧急处置。如果污水水源通过总干渠进了市区,可采取预案阻止污水进入水网;如果污水进入了水网,可采取预案阻止污水进入水厂。如果这些方案还不行,最后还有一套水质水量联合调度预案。

   万一“南水”出现污染怎么办?

  刘正才说,发生突发性污染,可随时启动应急措施。总干渠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闸门,可通过泄水闸、退水闸把污水泄到河道里,然后再进行紧急处置。如果污水水源通过总干渠进了市区,可采取预案阻止污水进入水网;如果污水进入了水网,可采取预案阻止污水进入水厂。如果这些方案还不行,最后还有一套水质水量联合调度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