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南村千佛造像碑蕴含的佛教故事

23.07.2014  13:13
市博物馆石刻艺术苑有一通千佛造像碑,此碑来自山阳区新城街道墙南村的法明寺。据明天启六年(1626年)《重修法明寺碑记》、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法明寺大佛殿并金妆神像碑记》、清道光(1821年~1850年)版《修武县志》记载:法明寺的前身是东汉时的藏梅寺,其位置在今山阳故城内偏东,宋金战乱时毁弃。金代将藏梅寺的佛像、碑刻一并移建于原址西南半里处,更名为法明寺。因寺内存有千佛造像碑,该寺在清末又叫千佛寺。寺中北魏山阳令苟祖欢造像、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尊胜陀罗尼经”碑、金大定三年(1163年)二月七日礼部颁发的法明禅院玉质牒碣等重要文物遗失。另有唐代开元年间重修碑记,碑记上面记录有曹丕贬汉献帝于山阳城的事迹,历史价值极高。还有一尊缺头佛像和明代天启六年及清代乾隆四十七年重修碑记,均在寺内。千佛造像碑和明代铸的大铁钟现存于市博物馆。

    千佛造像碑高155厘米,宽76厘米,厚15厘米,右下端残损一角。四面环刻佛龛,分层设龛,一龛一像。碑面凿刻佛龛23层,每层多者17龛,少者12龛。每龛高6.5厘米,宽4.4厘米,龛内佛像均为禅定结跏趺坐式。碑面中间凿刻一较大佛龛,佛像亦为禅定结跏趺坐式,座下为盛开的莲花。碑面左上角边缘刻“佛子”字样和一只蹲鹿。碑阴与碑面基本相同。侧面的佛龛比碑面、碑阴的略大,每面9层。最上端为1佛龛,其余8层为2佛龛,左侧面下端浅刻“年闰六月十—日金妆千佛碑”等字。千佛造像碑原有佛像775尊,由于右下角毁损,现存佛像730尊。

    千佛造像碑刻的这些内容,说明该碑的千佛题材与鹿有关系。佛教典籍《杂宝藏经》中的《鹿女夫人缘》故事,与这通千佛造像碑刻的内容吻合:

    很久以前,波罗奈国内有座山叫仙山,一个梵志(佛典中指佛教以外的出家修道人)住在山上,大小便时常撒在石头上,精气顺着石缝漏进洞内,洞内有只雌鹿用舌头舐,后来怀孕,足月后去见梵志,生下一个美丽女孩,但脚却像鹿脚。梵志把鹿女接过来抚养,鹿女长大后,按照梵志所修之法去侍奉火,令火焰燃烧不绝。一天晚上,火熄灭了,鹿女担心父亲生气,于是到附近另一梵志处乞求火种。另一梵志看她每走一步都会有莲花长出来,于是对她说:“你绕着我的房子走7圈,我就把火种给你。回去时也绕行7圈,不要走在原来的足迹上。”鹿女依照要求去做,然后取得火种离开。这时梵豫国国王到山上游猎,看见那位梵志的房前绕着14圈莲花,另外又有2行莲花通向其他地方,觉得奇怪,问那位梵志:“你这儿附近没水池,怎么长着这么漂亮的莲花?”那位梵志回答:“前面仙山一梵志有个女儿,这是她的脚印,她每走一步都会生出莲花。”国王按照莲花足迹,找到仙山梵志住处,要求见其女儿,看其长得美丽动人,大感欢喜,向梵志要这女孩,梵志把女儿送给国王,国王把她立为二夫人。

    这女孩从小由仙人养育,生性直率,不懂争斗争宠,后来怀孕,相师为她占卜出应当会生下千个孩子。大夫人听说后非常不高兴,慢慢开始谋划:以恩惠厚待鹿女夫人身边侍从。鹿女足月准备生的时候,大夫人用其他物品遮住她的眼睛,然后拿些臭烂马肺放在她的下面,取出生下的千叶莲花,放到篮子里掷到河中,然后才解开遮眼的东西,对她说:“看你生下的,全是一堆臭烂马肺的东西。”国王派人前来探问:“生下了什么?”大夫人回复国王说:“只生下一堆臭烂马肺的东西。大王喜欢这鹿女到神魂颠倒的地步,这女子由畜生所生、仙人养育,竟然生出如此不祥、又臭、又脏的东西。”大夫人于是撤去鹿女夫人的头衔,不再让她见国王。

    这时,乌耆延王来到河的下游玩乐,看见黄色云盖从河的上游随水而下飘来,心里想:这个云盖下面必然有神奇之物。于是派人前去看,在黄色云盖下发现一个篮子,取出来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放着千叶莲花,每一叶花瓣上都有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于是,乌耆延王把他们带回宫中养育,他们慢慢长大,个个都生得力大无穷,乌耆延王每年都要向梵豫国王进贡,收集诸多贡品派人准备上贡。这些王子都不解地问:“准备这些东西做什么?”国王回答:“准备向那位梵豫国王进贡。”王子们纷纷说:“只要我们其中一个,就能平伏天下,让他们都前来进贡,更何况我们有千个,竟然要向他进贡?

    千位王子率领着军队将领前去讨伐各国,一天来到梵豫国。国王听说大军压境,马上向国内招募能人将士:“有谁能抵御这些敌人?”但都没人能够抵御,鹿女夫人前来应征道:“我能退兵。”国王奇怪地问:“你如何退兵?”鹿女回答:“只要为我准备百丈高台,让我坐在上面,就能退兵。”高台筑好后,鹿女夫人坐在上面。这时,千名王子正准备搭弓拉箭,谁知手臂竟然无力垂下,不能举起。鹿女夫人对他们说:“你们千万别举手向着你们的父母,我是你们的母亲。”千名王子问:“你用什么证明你就是我们的母亲?”鹿女夫人回答:“我只要挤乳,两边会各出乳汁500道,各进入你们的口中,就是你们的母亲;如果不是,就不是你们的母亲。”鹿女夫人用双手挤压乳房,果然每边流出500道乳汁,分别进入千名王子的口中。他们上前向父母忏悔,王子们把二国和合,二国的国王平分土地,各带领着500个孩子,后来都得到了辟支佛果。

    由此可见,墙南村内这通千佛造像碑是根据佛经故事刻的,反映了信众对辟支佛果位的向往;而对辟支佛的崇奉始于东魏、盛于北齐,类似内容的碑刻在河北邯郸南响堂山石窟以及河南其他地方现存的北齐造像碑中也能看到。因此,该碑应是北齐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