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参加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 “高规格”纪念背后有深意

15.12.2014  09:13

12月13日早上7时整,江东门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三名仪仗兵,将国旗缓缓升至顶端后又降至三分之一处。77年来,国家首次为30万亡魂降半旗,当天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张德江主持公祭仪式。

今年中国以立法形式确立了4个国家级纪念日,使我们中华民族纪念历史的行为和依法治国的决心上升到国家和法律层面。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习近平在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现场简述

·早上7时,举行国旗下半旗仪式

·现场拉响防空警报,全场默哀

·南京77名青少年宣读《和平宣言

·习近平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

细节揭秘

公祭日命名:从“遇难同胞”到“死难者”

南京大屠杀纪念性建筑名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何公祭日却命名为“死难者公祭日”而不是“遇难同胞公祭日”呢?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死难者”这三个字的确认几经斟酌,一直到前几天才最终确定。

据朱成山回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他讨论公祭日事宜时,最先提出的就是“称呼”问题,“法律用词必须非常规范,对我们来说,‘同胞’这个词是准确的,但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国际性的历史事件,如果我们邀请国际人士来,‘遇难同胞’就不太合适。”

后来,“受难者”、“殉难者”等多个说法也被排除,最终定为“死难者”。

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仅仅是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吗?朱成山强调,并不是这样的,公祭日悼念的是抗战期间的所有死难者,“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还包括细菌战、化学武器、三光政策等所有遇难的同胞。”

习近平会见幸存者:要让少数人承认这段历史

在公祭仪式结束后,习近平会见了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以及遗属,77岁的阮定东就是其中一名幸存者。

阮定东生于1937年5月,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他只是一个7个月大的婴孩。当年12月,阮定东的爷爷阮家田决定带着全家逃到江北老家。逃难到燕子矶的江边时,阮定东全家正准备上小船过江,却被日军追上。阮家田被日军所伤,没过几天就去世了,但他保护了阮定东。

阮定东说,现在他爷爷的名字阮家田被刻在纪念馆的墙上,这对阮家有非常特别的意义。

阮定东回忆,习近平与幸存者一一握手,并且询问了他的年龄和情况。阮定东答,“我是幸存者中最小的一个,我的爷爷抱着我我才活下来。”习近平对他说,你是幸存者,那么多小孩都在日本鬼子的刀下死了,你的爷爷保护了你,你是小孩中幸存下来的,你要珍惜。

阮定东说,在和代表一一握手后,习近平脱稿对大家讲了一段话。据阮定东回忆,习近平说道,“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因为有些人不承认这段历史。我们回忆这段历史,不是为报仇,是要让少数人承认这段历史、反省这段历史,走和平道路。”

纵深阅读

今年多个纪念活动

均高规格举办

今年以来,中国以立法形式确立了4个国家级纪念日,除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外,其余3个分别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中国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中国国家宪法日(12月4日)。

在4个高规格的国家级纪念日中,有3个同纪念抗日战争有关。

除此之外,在今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77周年这一天,习近平、俞正声两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纪念活动,这是首次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七·七”这一天参与官方纪念。纪念活动上,习近平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还有今年9月18日,在“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东北三省一起鸣响警报、汽笛。今年的“九一八事变”纪念活动也为历年活动中规格最高的一次。

专家解读“高规格”原因

今年的这些纪念日,不逢十也不逢五,但为何会举办高规格的纪念活动呢?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曾表示,一方面有国际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国内政治方面的原因。国际原因就是因为现在日本的右翼势力要翻侵略战争的案,因此,重提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回顾当年日本帝国主义是怎么对外侵略的,唤起人民的警惕,对于现在警示世人,遏制日本右翼势力继续发展是有重大国际意义的。另外,也是我们国内现在提倡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政治需要。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认为,设立国家公祭日和抗战胜利纪念日,对中国社会以及海峡两岸都意味着新的凝聚点,也向世界表明,中国有正视历史的勇气,更有面向未来做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据新华社电、《法制晚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国防部网站)

【责任编辑:王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