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一农民郑州卖瓜车爆胎 打电话求助城管局长

27.05.2014  15:57

 【瓜农有难先找了城管!】中牟瓜农田坤岭来郑州卖瓜,因三轮车爆胎“落难”,举目无亲的他想到了去年帮他卖蒜的城管局长高学锋。一通电话打过去,高学锋再次帮忙,让老田几乎感动落泪。

  中牟瓜农田坤岭来郑州卖瓜,不料昨天车子爆胎,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修车的,车停在大路口,他急得团团转。突然,他想到了手机里的一个电话——城管局长的手机号,拨了过去。接下来都发生了什么?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张英 通讯员 曹俊华 赵松亮/文 首席记者 刘栋杰/图

  ◎瓜车车胎爆 拨通城管局长电话

  昨天11点30分,51岁的中牟瓜农田坤岭,开着电动三轮车,沿着郑州市东风路往西走,正要通过经三路口时,只听“”的一声,左后轮车胎爆了。

  田坤岭赶紧下来把车推到路边,车上满载着西瓜,车胎爆了,可真没法走了。晌午太阳正毒辣辣的,这可咋办?

  他央附近的环卫工人帮他看着车,自己去周边找有没有修车的。可是,田坤岭找了半天,找得一头汗,也没找到补胎的。

  他当时就急了,前一天刚来郑州卖今年头茬儿瓜,2000多斤西瓜才卖出去十分之一,在郑州也没个亲戚熟人,找谁帮忙呢?

  他突然想到了手机里的一个电话号码,拨了出去,电话那头儿是郑州市金水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金水区执法局)局长高学锋。

  ◎去年结缘 今年还要帮老田

  “老田,咋啦?”电话那头儿的声音亲切又陌生,让田坤岭意想不到的是,高学锋不仅很快接了电话,还一下子就叫出了他。“局长真把我一个农民的号码存他手机里了。”田坤岭说。

  说起来,7个多月前,田坤岭和高学锋有一段渊源。去年10月15日晚,高学锋推着自行车回家,路上碰见了“卖蒜难”的田坤岭,高学锋不仅自己买蒜,还微信帮他卖蒜。2013年10月23日,东方今报还以《城管局长微信卖蒜:这就“蒜”个事》为题报道过这个事儿。

  当时高学锋给田坤岭留了自己的手机号,这中间俩人也没咋联系。不成想,这次田坤岭在郑州遇到困难,又想起了帮过他的城管局长。

  田坤岭把难处一说,高学锋问了问所在位置,安慰他:“老田,你别急,我还帮你。

  ◎现场买瓜 城管帮忙联系卖瓜

  15分钟后,金水区执法局丰产路中队副中队长王谦,开着巡逻车找到了田坤岭,车坏的地方正是他的辖区。

  王谦来的时候,还带上了修车店的师傅。一检查,车子内外胎都爆了,不能补了。三下五除二,修车师傅换了新胎,田坤岭感动坏了。田坤岭非要请执法人员和修车师傅吃饭,“你看这大中午毒日头的,让你们赶来帮忙。

  执法人员婉拒了,田坤岭还要当场切西瓜给大伙儿解暑。“我这西瓜可甜了,大伙儿尝尝。

  执法人员秦冰说:“你种瓜不容易,我买你100块钱的西瓜。”接着,王谦也给执法中队买了103元的西瓜。他还表示,回头联系家饭店,看能不能把田坤岭的西瓜都包圆了,让他早点回家。

  记者手记

  “信任”两字值千金

  去年,城管局长帮蒜农老田卖蒜。今年,老田家的西瓜熟了,又来郑州卖瓜,爆胎落难,举目无亲的老田,居然首先想到的是求助城管局长。

  按照当下惯常思维,占道瓜农和城管,本是水火不容的“对立面”,一个要把瓜卖个好价钱,求生存;一个要维护市容,要政绩。但我从瓜农落难求助城管中,看到了两个字:信任。

  曾几何时,城管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城管”成了打砸抢的代名词,要让一个瓜农信任这个群体,该有多难?

  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一个不期的邂逅,一次促心的攀谈,一种理解的包容,一次真心的援手,郑州有很多城管做到了。

  这背后,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工作方式的调整,城管和小贩绝不是“水火不容”、“猫鼠游戏”,城市中应有小贩的容身之地,立命之所,而城管的管理,应该由过去的“严堵”,变为堵疏结合,需要管理艺术和智慧。

  去年,郑州多个区对瓜农开放疏导点,允许瓜农进城卖瓜,而且做好各种服务。今年,期待这种惠民政策来得更猛烈些,更期待好的政策和执法方式,让城管形象早日回归。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