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鄢陵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7%

26.08.2015  11:05

2015年上半年,鄢陵县以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切入点,社会就业面不断扩大,民生事业健康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较好态势。

一、居民收入的主要特点

今年起,县级首次使用国家统计改革后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据城乡住户一体化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2015年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7430.90元,同比增长9.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798.95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826.19元,同比增长10.1%。城镇、农村住户调查一体化之后,这是鄢陵县首次对外发布居民可支配收入。

(一)工资性收入仍占首位。 2015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026.39元,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4.18%。工资性收入仍是城乡住户调查合并后的主要收入来源,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已远超家庭经营收入。鄢陵县产业集聚区和名优花木园区快速发展,带动本地就业形势持续向好,更多的外出务工者更愿意本地务工和创业,劳动市场交易活跃,居民就业机会明显增多,劳动报酬稳步提高带动居民工资性持续增加。同时企业建立健全了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了企业单位人员劳动报酬,尤其是效益好的企业职工工资和奖金比往年有所增长。

(二)经营净收入增势平稳。 2015年上半年全县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为2455.70元,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3.05%。近年来,在全县经济协调发展的大环境下,个体私营经济因资金占用低、经营方式灵活、行业转换容易,已步入快速有序的发展阶段。鄢陵县通过减免个体经营税费、增加小额贷款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上半年年鄢陵县家庭经营活跃,对居民增收作用明显,成为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鄢陵县已形成了花木、辣椒两大特色农业,对增加居民收入有直接作用。

(三)财产性收入 持续 增加。 上半年来,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321.22元,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32%。居民财产增多和投资理财意识的增强,居民的利息、股息与红利收入和出租房屋收入均有大幅增长,从而促进了财产性收入的不断增加。

(四)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 上半年鄢陵县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627.59元,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8.45%;其中养老金和离退休金408.00元。转移性增长的原因:一是养老或离退休金不断上调,特别是职工离退休金涨幅较大,上半年平均增资260元;二是得益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病救助报销比例的提高,促进了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二、居民收入增长原因分析

一是工资性收入的拉动。 鄢陵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富县、以城兴县”战略,初步形成了“一主两辅”、“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劳务经济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劳务收入稳定增加。随着鄢陵产业聚集区陆续投产,纺织箱包、装备制造、食品饮品产业园的建成,全县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增强,部分农民工逐渐转移本地就业。本地劳动用工需求强劲,报酬提高带动农民收入增加,致使劳动力平均工价普遍上涨。

二是新花木企业的驱动。 鄢陵县花木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重拳打造的“现代名优花木科技示范园区”,对整个鄢陵花木产业有着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园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使流转区的农村劳动力解放了出来,从事务工、二三产业和畜牧业生产,拓宽了就业渠道。

三是结构性调整的带动。 小辣椒种植已成为鄢陵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成为继花木种植之后的第二大特色农业品牌,已由原来的种棉大县变成了种辣椒大县,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在12个乡(镇)均有种植,以南部和西南部种植为主,鄢陵县已成为全国小辣椒种植的主产区之一。从去年开始小辣椒的价格又恢复到正常水平,种植面积稳定,连续两年丰产丰收。

三、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

从鄢陵县居民收入内部构成来看,依然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结构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收入构成比例差距过大,这也是制约当前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最高,超过50%以上;家庭经营收入占33%,是居民总收入的第二大构成;而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偏低,对鄢陵县居民收入全面、协调增长具有一定制约性,需要加大政策引领、部门扶持和树立能人带头示范作用,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丰富广大居民经营、投资知识,推动居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更快、更好发展。

四、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意见建议

一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落实惠民政策。 为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继续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政策,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减,把农民增收当作全面建设新农村的中心任务。鄢陵县应重点提升花木产业档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和扶持龙头花木企业,增强“引黄调蓄”工程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吸纳更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花木产业上来。

二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发展现代农业。 目前鄢陵县从事农业生产以中老年劳力为主,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在现有分散经营和技术条件下,农业增产的后劲乏力,种植户之间的单产差距日益拉大。因此,要长期稳定的提高粮食生产,必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依靠政府扶持和资金支持种粮大户,建设高标准规模化良田,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三要 完善工资增长机制,缩小收入差距。 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资宏观指导体系,形成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相适应的工资增长机制。一方面要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中等收入者的人力资本,使低收入者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