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显著提升

26.07.2016  13:35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有关数据显示,与“十一五”末相比,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全国的排名上升了5位,位次上升幅度居全国第3位。“十二五”期间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氛围最浓、发展最快、成效最大的五年。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立足发展大局和长远谋划推动科技创新,把构建现代创新体系作为“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我省现代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局部领域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整体创新水平实现跨越发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不断显现。 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项目,突破了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培育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去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9.2%提高到33.3%,提高了14.1个百分点;实现了粮食作物主导品种新一轮更新换代,为粮食连年增产做出重要贡献。 二是高端创新资源加速聚集。 突出抓好载体和平台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国家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加快建设,郑州、洛阳、南阳3市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14家、数量居中西部前列。 三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部分学科和领域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五年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在自然科学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创新团队奖填补了空白,去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是2010年的3.6倍。 四是创新活力日益增强。 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科技与金融结合、产学研结合等改革积极推进,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到72家,科技开放合作取得显著进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载体大量涌现,创业服务链条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