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浮现 医疗器械迎三大风口

31.03.2015  11:31

  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医疗器械产业、投资与并购CEO峰会上,来自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的樊瑜波教授做了《十三五医疗器械战略初探》的报告。

  据报道,樊瑜波介绍,国家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支持发展的医疗器械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数字化诊疗设备、高端医学影像产品、医用生物材料方面,尤其是可再生的修复材料。另外,可吸收材料,骨钉、骨板可吸收材料等等,以及一些高端的植入体都会是“十三五”的一个重要方向。

  机构表示,我国健康服务业涉及范围广、产业链长,而医疗器械作为健康服务业的基础支撑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我国医疗器械仅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约为14%,这与国外42%的占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日益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产化政策的大力推动,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移动医疗的快速发展,也使医疗器械行业面临医疗信息化的战略机遇。投资机会方面,推荐具有较强战略执行力、在心血管产业领域构建医疗健康全产业链平台已具雏形的乐普医疗,血糖监测领域国内企业龙头并积极拓展医院市场的三诺生物。

  业内人士表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无疑会对国产医疗器械科技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会在“十三五”迎来大爆发。

  浙商证券表示,医疗器械行业应关注进口替代潜力较大的细分领域从国产化率提升的角度,目前国内企业市占率较低的高端影像诊断设备和体外诊断领域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推荐华润万东、理邦仪器、东软集团等。

  乐普医疗:全产业链逐渐打通,移动医疗有望突破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分析师:刘舒畅撰写日期:2015-03-26

  近期我们跟踪了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一年内一连串的外延式扩张及内生性突破,公司已初步建成心脑血管大健康生态圈产业链。

  器械占比优化,新支架接力维持增速:14年公司自产耗材(支架)收入占比已从原有的100%降至目前的50%。Parter较13年下降9.65%,Nao支架较13年上升56.18%,支架14年基本能抵住降价压力。两个重磅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双腔起搏器预计15年取得注册证,可降解支架15年完成临床植入。随着新产品的上市,公司器械领域增速有望回升。

  药品拓展顺利,变现通路顺畅:除传统器械外,药品一直是公司强调的生态圈重要变现渠道。14年公司药品取得较为突破性的进展。核心产品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相较于竞争对手,无价格体系顾虑,投标竞价优势明显。

  全年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247.85%,带动药品收入增长211.43%。

  其他品种复方甘草酸苷片、氨酚曲马多片推进顺利,新收购重磅产品左西孟旦起步良好,吉林、广州军区、河南等地中标,2015年将逐步放量。

  新增产品重心,移动医疗预计是大发展年:2015年移动医疗预计是公司寻求突破的重点领域。3月公司参股心电监控移动医疗优加利完善用户端“抓手”,全资收购北京护生堂大药房获取电商牌照,此外两款APP同心管家、心衰管家预计将于近期上市,用户终端布局逐渐丰满。公司移动医疗方面计划建立心脑血管网络医院、心脑血管药物垂直电商及心脑血管患者互联网社区(包括术后患者互联网社区、移动智能器械互联网社区),并以此保有用户群体,建立长期客户健康管理关系,预计今年将有所突破。

  维持“推荐”评级。公司大健康生态圈初成,移动医疗与服务方面将逐步完善,并推动器械与药品增长。预计2015-2017年EPS分别为0.70元、0.92元、1.13元,对应PE分别为55X、42X、34X,维持“推荐”评级。

  三诺生物2014年报点评:营销渠道优化,内生增长稳健

  研究机构:民族证券分析师:纪钢撰写日期:2015-03-18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2014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21.35%;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19.38%。扣非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19.04%。一季度业绩预报:净利润2648~3583万元,同比增长-15%~15%。

  内生性增长稳健,高于行业平均增速。报告期内,公司血糖仪销售556万台,同比增长18.87%。销售毛利率68.92%,较去年提高1.71个百分点,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销售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平稳,管理费用增加2105万。其中,股权激励摊销1409万元,较去年增加1323万元,研发费用2786万元,增加682万元,两项费用新增部分合计约占公司净利润的10%,显示净利润实际增速仍然较快。

  营销改革见成效,估计二季度起业绩逐季恢复增长。公司在血糖监测系统专业性、专注度,渠道掌控方面,具有其他国内企业短期难以企及的优势,目前坐稳国内零售端血糖仪第一位置,竞争对手未对公司构成大的威胁,充分享受行业的高增长。公司营销模式不断优化,有潜力可挖,在今年带来的效果可能超预期。公司一季度业绩预报在-15%~15%,略低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其中有财务调节和订单确认等因素,估计报出增速在5%-15%区间,公司业绩从二季度起有望逐季提高。

  拓展医院市场、移动医疗,契合行业发展和资本市场热点。公司在2014年实施了“血糖仪专家”与“糖尿病管理服务专家”并举战略,新产品如期上市。“金系列”血糖仪达到国外大品牌水准,面向外资品牌占主导的医院血糖仪市场,前景值得期待。推出微信血糖仪,收购健恒糖尿病专科医院,打通线上与医院资源。未来将通过外延并购,构建公司的血糖管理平台,成为慢病管理专家。公司已在深圳设立三诺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外延步伐有望加快。

  “买入”投资评级。预计2015-2017年EPS为1.24元、1.52元、1.88元。公司作为小市值医疗器械龙头企业,15年对应PE38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血糖仪竞争加剧,新产品推广不利。

  迪安诊断:与约翰·霍普金斯合作,提升病理诊断水平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余文心,周锐日期:2015-03-26

  事件:

  3月25日下午,迪安诊断发布公告,公司于3月25日与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合作:(1)教育培训与学术会议:迪安诊断拟资助霍普金斯开发病理学教学APP,迪安诊断负责APP在中国的推广和销售,同时双方拟定期共同组织由霍普金斯病理科专家参与的学术会议和讲座,并在中国建立“病理学继续教育和培训中心”。(2)临床试验室的病理学服务:公司与霍普金斯开展合作远程医疗服务,同时霍普金斯将帮助公司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病理学实验室。(3)共同开发新的诊断学测试方法,主要针对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或风险基因,并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

  点评:

  本次合作极大提升了迪安诊断在国内和国际诊断领域的声望和水平,有助于拓展国内渠道,并为下一步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首先,迪安诊断与世界顶级医学院建立合作关系,表明公司在诊断领域的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其次,与霍普金斯共同组织学术会议和讲座,将极大提升公司在国内医院心目中的地位,有助于公司与国内各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拓展销售网络。中国顶尖医院的学科带头人最看重的是自身在学术领域的发展,迪安与霍普金斯共同开展讲座和培训,有助于公司与这些顶尖医院合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在中国合作开展“病理学继续教育和培训中心”将直接提升公司员工的病理学诊断水平,增强公司竞争力。

  与霍普金斯合作进入远程医疗领域,标志迪安诊断从传统诊断领域向互联网诊断领域迈出了一大步。与霍普金斯合作开展远程医疗一方面可以帮助公司吸引更多高端客户,另一方面公司员工也能在远程诊断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先进的诊断方法。国际水平病理学实验室的建立直接提升公司的科研能力和业务能力,帮助公司做大做强。

  共同开发新的诊断测试方法有助于迪安诊断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公司发展潜力。合作开展针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为公司后续检测产品梯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公司业务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提升公司整体估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本次合作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扩张速度和技术水平,同时标志公司进军远程医疗领域。考虑增发摊薄及假设博圣生物55%股权的并表,我们预计15-17年EPS分别为0.97、1.30、1.69元,当前股价77.60元,对应PE80、60、46倍。考虑可比公司16年平均PE为120倍,给予公司16年90倍PE,对应目标价117.00元,调升为买入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新业务拓展的进展具有不确定性;新布局实验室盈利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理邦仪器:收入拐点初步确认,彩超仍有预期差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齐鲁证券有限公司研究员:谢刚日期:2015-03-23

  强推逻辑再回顾:我们推荐公司的核心逻辑即为公司由小市场、低增长的传统产品切换进入大空间、快增长、高壁垒的新产品领域(POCT血气仪、POCT磁敏心脏标志物仪、彩超)且成效初显,从而将驱动公司收入增速由11-14年的10%-15%低速增长进入30%高增长的新常态。

  截止目前,公司收入拐点的逻辑已经初步显现:1、根据业绩快报,公司14年四季度收入增速已达23%,远超之前季度10%的增长;2、据我们估计,公司POCT血气仪14年9-12月收入约为之前8个月的2倍,增长明显加速。我们认为,随着公司POCT血气仪测试卡工艺的完善,今年其收入或有望达到6000-8000万元。

  市场认知仍不足的地方:公司美国团队研发的中高端彩超未来市场地位有望媲美迈瑞。公司美国团队来自原阿克送公司(美国三大高端彩超公司,后被西门子收购),实际上,13年迈瑞花费1.05亿美元收购的美国高端彩超公司ZONARE也为原阿克送团队成员创办。也就是说,公司中高端彩超研发团队与迈瑞高端团队系出同门,未来两家公司在彩超领域的产品线和产品质量有望交相生辉。理邦彩超跻身国内第一梯队(迈瑞、开立、汕超)确定性强。

  短期而言,随着公司三大新产品中POCT血气仪大幅放量,公司15年收入增速有望加速至30%,同时随着中高端彩超、POCT磁敏心脏标志物仪的逐步获批,公司估值仍有提升空间;长期而言,公司已由监护仪等传统产品切换进入空间大、增速快、壁垒高且仍处于市场导入期或成长期的POCT、彩超产品领域,新一轮高增长大幕已经正式拉开帷幕。我们认为,投资者应抛开理邦高强度研发投入影响利润的传统观点,紧抓公司收入拐点,当下投资即为最佳时点。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14-16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25亿、6.70亿、8.63亿,同比分别增长16.8%、27.7%、28.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4万、4646万、10835万,同比分别增长-80.28%、578.91%、133.20%;公司14-16年EPS分别为0.04元、0.24元、0.56元。综合考虑公司强大的研发能力、新产品迅速放量的潜力以及超低净利率水平带来的利润增长高弹性,参照医疗器械行业15年平均11。PS估值水平,保守给予公司15年9-10倍PS,上调公司目标价至30.9-34.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进展低于预期;产品质量风险。

  鱼跃医疗:主业平稳增长,互联网医疗值得期待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分析师:王威,周锐,余文心撰写日期:2015-03-02

  事件:

  公司公告业绩快报:收入16.9亿,同比增长18.35%;营业利润2.94亿,同比增长16.5%;净利润3.0亿,同比增长16.42%;EPS为0.57元,略低于预期。

  点评:

  主业平稳增长。营业收入1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35%;实现营业利润2.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2%。公司经营业绩平稳增长,其中电子商务平台业绩增长迅速,预计电商收入超过2亿(同比增长超过200%);制氧机、高端轮椅、雾化器、血糖仪及试纸等战略产品亦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尤其是制氧机产品对公司业绩增长贡献较明显(与14年上半年新推出的9F系列和保健氧制氧机发货量较大有关);公司期间费用增长平稳,其中研发费用增长较快。为不断提高公司竞争能力,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团队建设和研发经费投入,研究成果显现,医用电子血压计、真空采血管、睡眠呼吸机、留置针等一批新品经过研发测试,大部分新品已取证并符合规模化生产的条件,2015年各新品将根据市场情况陆续推广上市。

  互联网医疗值得期待。1)子公司基本情况。公司2月6日公告设立苏州医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将主要从事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智能硬件的研发及互联网药品交易等业务。鱼跃医疗出资500万元,占10%比例,占比较少是因为该公司处于投入期;未来时机成熟时,会增加上市公司持股比例或者完全注入上市公司。2)子公司业务及架构。该互联网平台最初从糖尿病管理开始着手,后面可能会往高血压、呼吸等其他领域拓展;2015年3-4月份有望初步上线。加盟医云的糖尿病大专家目前有15位,未来随着平台运行逐步成熟,人数还会持续增加。大专家均是一拖n的模式(比如1个大专家带着n个副主任医生等),每个大专家有自己的社区,目前是10多个社区;医云还会配置健康管理员等职位,另外还有院内助理。血糖病人的测试数据会自动上传到平台,自动化软件能管理到80%左右比较正常的血糖病人,10-15%的患者则要靠健康管理员来电话管理,还有5%左右的患者需要专家及其团队来处理。3)利润分配模式等。未来导药和导医产生的药品和医疗服务的利润会跟医生进行分成。除了业务收入之外,大专家还有可能获得子公司的少部分股权。通过这些手段,充分调动大专家的积极性,共同创业。

  并购提供业绩增量。上海医疗器械集团2015年有望实现2-3个季度的并表(总净利润6000万左右),对公司业绩将会有明显拉动。未来也有望围绕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的两块核心资产(上海手术器械厂和上海卫生材料厂)做些外延式的并购。上海手术器械厂以开放性的手术器械为主(占国内相关市场份额50%),也有希望往市场前景更好的微创手术器械等领域发展。国内医用耗材领域的企业非常多,有不少是给外资巨头代工的,产品品质好但是没有品牌;鱼跃耗材平台一旦搭建起来之后,也有望整合这类企业。

  维持“增持”评级,12个月目标价38.4元。不考虑新的大的并购,我们预测2014-2016年EPS为0.57、0.75和0.96元。考虑到公司基本面往上趋势比较明朗,外延并购的弹性较大,且互联网医疗有望大幅提升公司中长期价值,维持增持评级,给予12个月目标价38.4元,对应2016年40倍PE。

  主要不确定因素。新产品推广进度、并购整合进度、互联网医疗进展。

  九安医疗: Watch发售有望激活ihealth系列销售空间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张镭日期:2015-03-11

  事件:

  Watch于北京时间3月10日凌晨1点的苹果2015春季产品发布会上正式发布,4月10日接受预定,4月24日正式销售。

  投资要点:

  watch将构筑消费者对智能穿戴设备的整体认知,利好已经完全对接苹果HealthKit平台的ihealth系列,后续销售空间将被激活。watch拥有“健康不运劢”模块,自表本身只能搜集人体运劢数据和心率数据,对亍医疗健康方面如血压、血糖、血氧等指标仍需借劣第三方设备及配套APP来完成。自身和第三方数据全部将在iPhone上的“健康”APP(即HealthKit平台)汇聚、相亏共享。因此watch的热卖将激活第三方医疗可穿戴设备的放量,公司的自主品牌ihealth系列作为国内秱劢医疗产品销售额最大的产品系列,幵且全线产品均已完成不HealthKit平台的对接,销售额有望加速提升。

  Ihealth系列14年收入有望实现翻番,预计ihealth的收入占比将在16年提升至50%。其中14年海外ihealth系列增速超50%,国内ihealth系列亍14年7月份开始销售,预计销售额近2000万,国内大部分收入来自不小米合作的第一款产品-智能于血压计BP3,预计15年将推出第二款合作产品。随着更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市销售,国内市场有迅速增长。

  未来公司在健康大数据方面的开发和运用是看点。不秱劢智能终端相连只是一个开端,公司已经完成对用户健康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初步分析,后续希望借劣于技术将海量的用户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之后对用户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幵及时向用户提供相应诊疗建议。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目前公司业绩受推广初期市场开拓、研发、管理费用持续较高的影响,短期业绩丌理想,14年因孙公司的投资收益才实现扭亏,15年业绩压力仍较大,但考虑到公司是秱劢医疗行业先行者,所处行业有望爆发性增长,公司管理、研发、营销团队出色,看好公司未来的健康大数据服务、健康管理业务。上调目标价至40.32元,对应市值150亿元,建议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ihealth系列推广低亍预期的风险、国内企业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