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建议为社科发展提供新机遇

13.11.2015  11:43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十三五”规划建议观点鲜明,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飞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反映时代重大政策方针变化
  
  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看来,中国社会发展正在进入新时期,“十三五”规划建议从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蓝图,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对深刻认识当前新形势、新理念,引领未来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质量和创新能力,深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学改革,更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张东刚认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路径、新内容,离不开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思考。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是深化改革。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认为,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政策变化,为“十三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一系列反映中国社会发展重大政策变化的内容,也会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和领域。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思想理论研究
  
  学者总结了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特点。
  
  第一,各学科队伍有了较大成长,特别是受过系统学术训练的青年学者成长较快,形成了一定的人才队伍规模,分布在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等“五路大军”之中。
  
  第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重点关注的领域发生变化,原来主要关注经济和市场,当前则开始重点关注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此外,一大批思想性、理论性较强的科研成果纷纷出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在社会治理层面的研究,出现颇具理论性、思想性的研究成果。”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说。
  
  第三,十八大以后,哲学社会科学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关注中国话语,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有学者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在取得一系列成果前提下,未来研究要注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初期,哲学社会科学在解放思想、为改革形成舆论和思想基础方面作用很大。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改革的第二个历史阶段,需要理论基础的支撑,这就需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加强思想理论的研究。”王名说,这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是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其次是中国要素与中国崛起,例如当前的“一带一路”倡议,其思想理论体系要深入挖掘。最后是中国传统文化。
  
  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总方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会提出的“四大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其中摆在首位的是理论创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张正明认为,“理论创新这一重大课题,历史地落在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上。”
  
  理论创新是“理论自信”的前提,是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前提。“西方中心主义反映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一部分西方学者的心态:自认为中心、主流。”张正明说,“理论创新”首先要有自己的立场,理论创新最重要的维度是现实维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积极回应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关注中国问题,讲好中国话语,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
  
  学者普遍认为,今天同19世纪经典作家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的、甚至根本的变化,无论是历史主题、社会内在结构、运行方式、发展内涵都大不一样了,历史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展开,也更加纷繁复杂。面向现实、回应时代,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理论创新的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张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