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末航空港力夺全球手机制造话语权
“十二五”收获硕果,“十三五”再谱华章。1月21日,记者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6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三五”时期,该区将着力于“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在“成规模、立新城、大开放”三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成规模。着眼于确立智能终端“郑州制造”地位,今后5年,航空港实验区将再引进一批全球知名、行业高端的智能终端(手机)整机品牌和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形成“五链四中心”的全球智能终端(手机)制造基地,力争2020年全区智能终端(手机)主营业务收入5000亿元以上。“五链”即人才链、研发链、生产链、销售链、服务链“五链一体”发展,“四中心”即建成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手机)研发设计中心、展销推广中心、交易物流中心、人才培育中心。此外,航空港实验区还将加快八大产业集群培育,力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产业集群达3个以上。
立新城。航空港实验区提出,今后5年,将在“四大片区”建设、城市功能配套、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等三个方面发力,力争将航空港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国际化绿色智慧航空都市。“十三五”末,力争区内道路通车里程超过600公里,“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四纵六横”快速路网全部建成,米字形高铁及高铁南站完成建设,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万。民生保障与生态建设方面,将力争跃居全省领先水平,区域内“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全部形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等。
大开放。定位于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航空港实验区提出,“十三五”期间,将以多项有力举措进一步完善平台,扩大开放。国际合作方面,将与北京、上海、广州及孟菲斯、迪拜、芝加哥、法兰克福等国际国内航空经济区之间加强合作,形成“产业互补、信息共享、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推动航空港实验区从国家级新区向国际航空经济高地转变。大口岸体系完善方面,将加快发展口岸经济,打通国际物流通道,积极构建中部最具效率优势的综合口岸平台,力争食品、药品、医疗器械、邮政、植物、种苗等口岸与“四港一体”多式联运体系建成投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完成扩区建设,服务贸易成为新增业务主导,保税展示、保税交易、保税研发、金融服务等服务贸易全面展开,进出口总额比“十二五”末再翻一番。(记者 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