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强“筋骨” 大型医院防“虚胖” 我省为“看病难”开药方

23.05.2014  07:24

  本报讯(记者李旭兵)基层医院医疗人才不够,省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如何破解新形势下的“看病难”?5月15日,记者从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省将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探索建立有序就医机制,以促进患者的合理“分流”。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重头戏

        在这次会议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被定为今年我省医改工作的重头戏。

        2013年,我省有40个试点县(市)共52家综合医院纳入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按照规定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目前这些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次均门诊药品费用、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同比均有下降。总结试点县(市)的探索,下一步我省将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当天的会议透露,根据省医改领导小组的要求,我省成立专门班子,正研究起草我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今年还将召开现场推进会,进行专题部署。

        据介绍,未来出台的实施意见,将重点在落实政府投入责任、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人才培养6个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在推进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药品流通体系改革、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我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路子。

        探索建立有序就医机制

        造成新的“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无序就医。为解决此问题,当天的会议提出,必须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小病在乡(镇)或社区医疗机构,大病到医院,包括县医院和城市医院,康复回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的格局,构建有序就医机制,实现群众就近、方便、放心、满意就医。

        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一个有效载体。据了解,今年,我省将选择部分市、县推进医联体试点,通过探索建立医保调节、医师多点执业、资源共享、利益合理分享等机制,促进形成有序就医格局。在县域医联体试点中,县级医院将通过多种形式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县乡村一体化服务、分工明确的分级诊疗体系,努力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的目标。同时,县级医院按照自愿的原则,与城市三甲医院建立协作关系。

        当天的会议特别强调,“在医联体实施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大医院盲目扩张、占地盘、抢病人、虹吸基层、形成垄断等问题。”

        提高人均医保补助标准

        今年,我省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继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建设,配齐必需设备,增强服务功能;同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把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35元,要把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全面落实好村医各项政策,稳定优化乡村医生队伍。

        今年我省继续巩固和扩大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把城乡居民医保的政府补助标准从2013年的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今年每人每年320元。同时,新农合将进一步扩大跨省即时结报实施范围,城镇居民医保要基本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辖市,为明年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