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开药与收入“脱钩”(图)

14.08.2015  11:20

 
 关注“大病医保”上篇

  江门“医药分离”试点改革悄然启动:家庭医生负责看病、药店负责售药

  文/广州日报记者黄子宁通讯员人社宣

  江门“医药分离”改革探索,如今正悄然在家庭医生诊所范围内展开,作为江门大病保险政策框架的一部分,家庭医生试点工作仍在不断探索。

  记者日前从市人社局了解到,《关于做好家庭医生特定病种处方签约试点药店选点工作的意见》出台实施后,城区家庭医生诊所已开出百余张处方单,而市民在定点药店购买特定病种药可享受折扣优惠。这意味着,试点处方购药形式让医生与药店“各司其职”——医生负责看病、药店负责售药,解决了“医生开药‘捆绑’绩效”的问题。

  根据部门介绍,市民通过家庭医生处方购药均单不足百元,然而在推行前期,有出现药店备货不足情况,“无药可买”的情况偶有发生。

  现状:处方单数量不高宣传还不够

  上个月,首批家庭医生定点药房名单“出炉”,签约家庭医生的江门参保人开始“试水”持家庭医生开具的处方,在这些定点药房购药。

  承保江门大病医保项目的中国人寿江门分公司健康保险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购药方案实施一个余月以来,已有一百多张家庭医生开具处方产生。“目前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超过8000人,但处方单数量仍不高,主要是购药方案宣传还不够。”该负责人称。

  根据此前市人社局公布的方案来看,持家庭医生处方到定点药房购药会有8.5~9折的优惠,而可购买的药物主要是特定病种使用药物。根据保险公司的动态数据收集,购药方案实施后,平均处方单开药价格在96元。

  新方案实施后,患特定病种的参保人购药价格下降成为惠民直接可见效果。而记者发现,在购买相同治疗慢性病药物中,处方购买比医院开药形式的药品价格要低。记者对比了糖尿病治疗用药达美康和治疗高血压的硝苯地平缓释片,处方购药价格比在三级医院里开药的价格要低,而后者对比低了三成。

  关注:为探索“医药分离”改革

  根据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目前通过家庭医生试点实施处方购药方案是为了推动“医药分离”改革工作的探索。

  “医生就负责看病和开药,药店则负责售药,各司其职。”该负责人表示,以往医院里开具处方,开药量与医生本人绩效“捆绑”,因此容易出现医院“乱开药、多开药、开贵药”的现象。“这样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医生与药的直接联系。”

  争论:“医药分离”动了医院的“蛋糕”?

  根据中国人寿江门分公司健康保险部负责人介绍,“医药分离”试点铺开后,或影响到基层医疗机构的盈利。“未来药店购药的人多了,分流医院开药人群,而依赖开药盈利的基层医疗机构自然首当其冲。”该负责人说。

  “治愈率高,薪酬和绩效自然也高。”市级一家三级医院的内科医生告诉记者:“如果药品开少了,医院收入有影响,自然波及到医生个人收入。”

  中国人寿江门分公司健康保险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家庭医生试点工作仍离不开卫生部门的配合,但未来试点如何推进,还要进一步征求各部门的意见。

  未来:将尝试启动“上门送药”服务

  市人社局表示,下半年要重点推进“医药分离”试点改革。“目前出现的问题还要一步步解决,争取市民更方便买药。”该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未来家庭医生或尝试“上门送药”服务。中国人寿江门分公司健康保险部负责人表示,尽管目前国家对“上门送药”服务没有放开,考虑到运送途中的药品安全问题,暂未有试点工作。该负责人透露,江门未来要根据现实情况,或尝试社区内小范围送药服务,方便签约家庭医生的参保街坊。

  调查:药房偶现“无药可买”

  根据市人社局近期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家庭医生签约定点药店部分出现了备药不齐的情况,参保市民购药偶尔出现“无药可买”的窘况。“过去慢性病药物习惯在医院拿,药店多消化普通门诊用药,因此特定药物备货量较少。”市人社局负责人说。

  承保的中国人寿江门分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特定病种患者用药依赖性强,喜欢固定品牌药物进行治疗,尽管药店有同样疗效的药品,参保人也不会购买,因此或出现“有药不买”的情况。

  市民最关心药价怎么变

  处方购买比医院开药的药品价格要低

  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达美康

  家庭医生处方购药:41.22元

  五邑中医院处方药:55.83元

  高血压:

  硝苯地平缓释片

  家庭医生处方购药:12.51元

  市中心医院处方药:18.2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