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托牵线,药费与医院七三分成
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获悉,北京警方侦破特大“医托”诈骗案,抓获涉案嫌疑人150名,其中“医托”80余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60余名。警方表示,这是北京有史以来打击“医托”诈骗犯罪规模最大、抓获人数最多的一次。
7家医疗机构涉嫌雇用“医托”
今年5月,北京警方通过日常警情分析研判,发现隐藏在本市朝阳、西城等区的多个“医托”团伙。随后,北京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总队牵头,组织相关业务单位和西城、朝阳分局成立专案组调查。
经过1个多月的侦查,警方确定了7家医疗机构涉嫌雇用“医托”。7月6日,专案组决定收网。当天,共有400名警力在涉及“医托”诈骗的医疗机构及嫌疑人的暂住地开展抓捕行动,共抓获涉案嫌疑人150名,其中“医托”80余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60余名,收缴账本、电脑、药品等大量涉案赃、证物。
据悉,这些“医托”涉及慈睦国研中医院、北京京城国中医门诊部、子安堂中医诊所、中豫丹草中医院门诊部、奥东中康医院、瑞丽妇科门诊、俊丽中医门诊部等7家医疗机构。
“医托”牵线廉价中药增值百倍
据办案民警介绍,警方在调查中发现,涉案“医托”主要以主动搭讪、诱人上钩、贬低名院、抬高“诊所”、主动带路的方式呲活儿。
首先由“猎物者”负责寻找目标,与患者主动搭讪,并使患者产生前往涉案医疗机构就诊的意愿。随后,会有“医托”扮演“病友”上前佯装患有同类疾病,为患者带路至涉案医疗机构并一同看病。此外,等事主看病买药后,会有专门“护送”人员将其送至地铁或公交离开。作案时,团伙人员分工明确、组织有序、密切配合,整个诈骗过程环环相扣。
涉案医疗机构一般将成本为几十元的药品以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卖给患者。医疗机构收取高额挂号费、药费后,再将获利与团伙成员分成。其中,事主首次交纳的药费一般由医疗机构和“医托”按照一定比例分成,通常为医疗机构占三成,“医托”占七成。同时,医疗机构通过电话“回访”、收取转账汇款、邮寄药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二次联系,所得收益归医疗机构所有。
“医托”直接当起护士
在二龙路派出所里,嫌疑人刘某正在接受警方调查。刘某的身份很特别,据她自己交代,无任何资质的她在慈睦国研中医院里当护士,而就在几天前她还是这家医院的“医托”。
“今年6月,我来北京找工作,在北京西站认识了一个老乡,老乡知道我要找工作,就推荐我去当‘医托’,说干这个挣钱多,然后我被介绍到这家中医院。干了一阵‘医托’后,医院的负责人问我是否学过医,我说在老家的时候学过一阵子草药,他说让我当护士和王大夫一起工作,我负责带患者去取药。”刘某说。
刘某称,她在当“医托”时,一般都在肿瘤医院门口转悠,看到病人就上前搭讪,问明病情后就和患者说她有亲戚以前也得过同样的病,并且全程护送患者前往中医院就诊。刘某说,如果遇到看病的湖南老乡,她就会用家乡话跟对方拉近距离,取得信任,对方上当的几率非常高。
至于“医托”的收入,刘某称只要她带来的患者在中医院开药,自己就有200元提成。
跛脚与皮肤病药方一样
“‘医托’的危害很大,绝不仅仅是骗点钱那么简单。”办案民警说,一方面是延误病情,嫌疑人不是治病而是开药,对他们来说对症下药是空谈,什么病都是那几套方子,反正治不好也治不死。可患者却几个月甚至几年吃这些根本不对症的药,贻误了治病的最佳时机。“一名来自广州的跛脚男子在诊所开完的药方,竟然与第二天来此看皮肤病的孩子的药方一模一样。”办案民警说,可见这些所谓的“名医”其实就是靠忽悠。
“更严重的还会加重病情。”办案民警说,在坐堂的大夫桌上,警方发现了一本开药秘笈,上边把常规的病开什么药都列出来,谁坐堂不重要,只要问一下病名,再按照这本秘笈开药。
不过,民警在办案中也发现,有的患者虽然明知道对方是“医托”,小医院也不正规,可这类患者多是患有疑难或顽固性疾病的人,有时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正好中了“医托”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