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

13.11.2015  19:35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十三五”时期,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经济需要站在世界全局来谋划我们的区域发展战略,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战场”;纵横协同联动,开疆辟域,拓展发展空间,共同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绘好“一张图”,走活“一盘棋”,为国家发展开拓新空间、注入新动力。“学习中国”《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系列文章今天推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篇。

图为: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浙江考察调研。这是5月26日下午,习近平在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勉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

经济轴带 纵横南北

新常态下,我国的区域发展要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 从“经济带”到“经济轴带”,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区域发展将更加注重统筹协调,通过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最大限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培育广阔的区域发展新空间。以三大国家战略为引领,将促进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板块之间广阔的合纵连横,以点带线,由线到面,连接成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点,同时促进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互通,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经历几个不同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国家总体上实行的是向内陆倾斜的区域发展战略。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从向内陆倾斜转为向沿海倾斜。1979年国家提出了积极支持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东南沿海地区不仅吸收了近90%外资,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使我国综合实力迅速上升,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上世纪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沿海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西部、东北部地区却仍处于严重滞后状。2000年后我国步入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阶段。国家实施了“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由于过去惯用的四大板块仅是以地理位置并考虑行政区划对我国区域进行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性选择,它突破了原有区域政策囿于国内的局限,强调内外联动,在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内,调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样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样,都是当前国内区域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的 “发力点”。 国务院公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考察武汉新港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14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均有空间上的交叠,前者地处政治文化中心,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约1亿。后者则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口和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40%,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这三大战略的联动实施,有望盘活中国全境与周边,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协同发展。

图为:2014年3月6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城市集群 辐射全国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城市群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群往往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具有发展国际间联系的最佳区位优势,是产生新技术、新思想的“孵化器”。“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

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和亮点。在“十三五”框架下,城镇化不再仅是简单粗暴的以GDP和人口划分,不再简单成为经济发展手段,而是转为更有质量的城镇化。“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未来城镇化将以城市群模式带动中小城市发展推进,真正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把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重点放到促进城市群的发展上。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习近平视察广东时指出:“经济特区充分发挥带动作用,落实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跨区域合作、多城市共同发展势头愈加明显。国务院批复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提出,立足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以主要城市群为依托,以重要交通轴带为支撑,坚持以点带轴、以轴促面,推进形成内优外拓、协调互动的合作发展新格局。核心带动,互利共赢。以北京为核心,进一步强化京津双城联动,立足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等城市群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强创新驱动,促进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和互动发展,引领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对接交流,努力实现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切实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积极打造带动合作发展重要引擎。2015年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提出,江浙沪皖将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为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国家初步确定打造20个城市群,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表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群地区已经成为今天和今后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也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增长极点和核心支点,具有将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汇聚与扩散的功能。

图为: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

中心城市 服务周边

中心城市是区域城市圈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城市群均具有至少一个中心城市,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纽约;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的法国巴黎,德国科隆与波恩。中心城市是周边地区发展的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它以极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着城市群的每一城市,引领城市群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服务周边的主力军。习近平强调:“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对生产要素的集聚、整合作用,深化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建设现代化都市。”中心城市既要集聚各种资源和要素,又要向外围扩散,通过产业的“整合”与“扩散”,延伸都市圈生产链条,加强了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其它成员城市的分工与联系。

城市的发展不能盲目摊大饼,要规划好,宜游、宜居、宜商、宜业。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他对北京发展和管理提出要求:“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今年5月习近平考察杭州城市建设,到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看沙盘,观视频,听介绍,了解杭州城市发展特别是新城区建设情况,对杭州确立并不断实现城市功能更全、生态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的目标表示肯定。

城市之间要实现彼此合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分工体系,必须以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为依托。西方国家的城市之间,大多拥有通讯干线、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水路及空中航道、能源运输(包括水电输送)体系所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发达的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城市间空间结构的骨架。在东京城市群扩展过程中,轨道交通网络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干线从东京到福冈,纵贯日本沿太平洋地带,为人们穿梭于城市群之间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城市之间需要有一条产业密集、城镇密集分布的走廊,并以发达的交通网络、现代化的通讯网络相联系。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指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他还强调:“ 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要加快破解双城联动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图为: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

重点地区 遍布各地

中国经济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区域发展条件差异特征明显,因此,既要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又要选择特定区域,设立重点经济区,发展外向型集聚经济,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可简称为“4+4+4”战略,实施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国土。第一个“4”指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地域板块,战略重点是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第二个“4”指“老少边穷地区”,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四类国家重点援助的区域;第三个“4”指“优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四类国家主体功能区。

2010年习近平在广西调研时提出:“要在新的起点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3年,习近平视察湖北时提出:“湖北要努力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在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后,我国仍将继续坚持奉行互利共赢这一基本理念,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沿海地区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二是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

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要城乡协调、地区协调。习近平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与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关。区域发展不平衡有经济规律作用的因素,但区域差距过大也是个需要重视的政治问题。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同构发展,而是优势互补的差别化协调发展。” 关于城乡区域发展,习近平指出:“城乡联动,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发展块状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关于城乡统筹发展,习近平指出:“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着力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跳出中国发展中国、跳出局部发展全局的大战略,轴、带、群、中心交叉联动,协调统筹,齐头并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已定,区域发展正驶入“快车道”,让我们一起期待“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灿烂的“卫星云图”。

【责任编辑:刘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