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一族”扎根梦是否更进一步?

18.12.2015  10:36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都将建立居住证制度作为创新人口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对于此次居住证制度管理办法和积分落户管理办法的公布,有民众认为,有明确的政策出台是进步的体现。不少民众认为,长期来看,户口政策是会取消的,但既不是政策上“一刀切”地取消,也不是短时间之内就取消。积分落户只不过把原来大家都不清楚的如何分配的户口指标明确为量化指标,使政策更加透明化。这是改革的第一步,步子虽然小了一点,但总比不走强。

  “明明积分落户政策更透明、更公平,为什么一部分人怨声载道?只要人够优秀就可以落户北京,有什么不对吗?上海早就开始实行积分落户制度,北京为什么不可以呢?”看到近期一些网民对于积分落户管理办法的质疑,在北京从事IT行业的李先生感到疑惑,在他看来,首先要肯定这样一种政策的进步。“过去想要落户北京,主要有三条路径,进国企、考公务员和读博士后,并且基本上是一毕业就面临选择,一旦错过选择的机会,无论多么努力,也难以获得北京户口,而现在采取积分制度,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还是有希望的。

  虽然受访者普遍认为积分落户制度是户籍制度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但对于实际落户的可能性,受访者认为“却像打怪兽升级一样难”。“申请门槛并不高,但毕竟只是能申请。具体是否能申请到,还要比较分数的高低,更何况还得看每年国家拿出多少指标。北京高学历的高端人才那么多,普通人要通过积分落户还是很难的。

  高知、高薪人群更有希望落户

  根据《征求意见稿》,要申请积分落户政策必须要符合以下五个条件:持有北京市居住证;年龄不超过45周岁;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符合本市计划生育政策;无违法犯罪记录。此外,征求意见稿还给出了加分项和减分项。

  那么,积分落户到底怎么个积分法?随着办法的公布,网上也随之出现了一些诸如北京积分落户计算器,部分网友便纷纷开始计算起了自己的分数,小王也不例外。

  2012年8月,小王拿到硕士学位后来到北京,与某企业单位签订了工作合同。从2012年到2015年,小王已经在北京工作了3年。按照积分规则,每连续缴纳社保满一年就可以积3分,那么,在就业这一块,小王获得的分数是9分。

  与许多应届毕业生一样,小王选择租房,根据积分规则,租房一年的积分为0.5分,小王租房3年,可以获得1.5分。

  小王毕业于某大学,学历研究生,按照积分规则,硕士研究生的得分为37分。而年薪达到15万元,超过年薪10万元人民币的界限。在北京工作了5年,纳税3年,得到6分。

  算下来,小王的积分按标准加分为53.5分。但由于积分落户需要连续7年不中断地缴纳社会保险,因此,小王还需要再等几年。但像小王这样高薪、高学历的人士已经在积分中具备了一定优势。但是目前,《征求意见稿》提出,北京市政府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落户分数线,积分落户每年申请一次。因此即便计算出自己的积分,也并不能够确定到底多少分能够落户,想要落户北京,“熬时间”、“精打细算”是必需的。

  周强来自河北省高碑店市某农村,目前在北京谋得一份司机的职业。对于积分落户政策,周强表示之前并不关注,即便现在出台了《征求意见稿》,也依然“与自己无关”。在他看来,积分落户政策主要是为了引进高端人才,对于仅有高中学历的他来说希望渺茫,况且老家就在北京周边,自己只身来北京打拼主要是为了多挣些钱。“有没有北京户口对我来说无所谓,我有退路,挣不到钱大不了回河北,更何况老家农村的政策对我们而言比北京的政策更实惠,我原本也不打算在北京安家。”与周强有着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占少数。记者走访大红门一带的流动摊贩、批发市场的个体经营户发现,即便《征求意见稿》里提出了一些疏解行业就业指标及分值,例如,在区域性专业市场、一般制造业范围内就业的申请人,就业每满一年减6分,他们也不以为意。“本来北京户口对我们来说就是遥不可及的,无论政策如何变,都和我们这类人没多大的关系。能够在北京生活、挣钱,我们已经心满意足了。”在北京做鞋帽批发生意多年的张磊向记者坦言。

  一些应届生表示,积分落户政策出台,势必会吸引更多高薪、高学历人才来竞争指标。作为打算留京工作的应届生,小陈告诉记者,之前把毕业所签工作作为解决户口问题的唯一出路,新政策出台对应届生来说未必是好事,户口指标肯定只会收紧不会增加,这样算起来又会有一部分在京工作数年的高薪、高学历人才来竞争落户指标,而应届生又没有租房、社保等相应加分项,因此很多像小陈一样的应届生最关心的是是否会出台专门针对应届生的打分政策。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键

  有不少网友认为连缴社保7年、持居住证、不超45岁、符合计划生育、无犯罪记录这五大条件便是落户北京的基本门槛,加减分项不提,从基本条件来看,北京的积分落户制度便高于了上海,成为“史上最严、门槛最高”的积分落户政策。“等我积攒够分数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几十岁了,那时候要北京户口还有什么用?”不少网友感慨道。

  此外,获得户口后,其未成年子女也可以办理随迁一条吸引了不少网友的注意。记者在以往的采访中发现,许多“北漂”人士最终放弃了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老家,究其原因,很重要的因素是考虑到孩子无法异地高考。“未成年子女也可以办理随迁”这一条虽为“北漂”人士子女的异地高考问题打开了一扇窗,但网友不禁发问,“孩子上学的问题在积分没满之前能解决吗?其实话说回来,只要孩子上学的问题能解决,又有多少人真正在意北京户口呢?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北京人也并没有因户籍而带来的“优越感”,受访者普遍认为户籍制度改革背后更为重要的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针对《征求意见稿》关于居住地、就业地涉及的加分和减分的“导向性”问题,受访者认为此举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北京市区的人口压力,解决大城市病。但是,在大部分教育、医疗、行政资源都仍然集中在主城区的现状下谈疏散人口并不容易。

  家住通州的赵女士即便要扣分,也打算往城六区转移。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34岁的赵女士上有老、下有小,并且家中老人和小孩因身体原因时常要去医院检查、治疗。“家附近没有很好的三甲医院,每次看病都要往城里跑,很不方便。”来京工作十年,已攒下一定积分的赵女士对记者坦言,“医院和学校这类资源才是老百姓最看重的,如果郊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能够尽快与城区靠拢,我们也不愿意往市中心挤,被扣分也实属无奈。

(责任编辑:DF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