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建设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三城”筑就“如意梦”

15.12.2015  13:08

到中原,必看郑东。

站在280米高的地标建筑千玺广场俯视,一条“水如意”一路向北,贯通两个金融高地。“如意”两边,排排楼宇、层层环翠,错落有致,搭配出一座独特的环形城市,彰显郑东新区大开放、大发展的“国际范儿”。

“‘十三五’时期,郑东新区要围绕城市形态风貌建设的国际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人文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力争占领发展的新制高点。”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说。

如意城——一座有生命的城市

本世纪初,河南有9000多万人口,农民占七成。如何找到突破口,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00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郑州东部鱼塘洼地,建设一座新城。省、市两级慎重决策,郑东新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0万,力度之大,史无前例。

自2003年开建,12年间,郑东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5万,入驻企业3万余家。在河南国税系统支持下,今年前三季度郑东新区全口径税收达139.74亿元。

一座活力四射的“如意之城”,崛起中原。

型如意,方有生命。在国内首次城区设计面向全球的征集中,日本黑川纪章团队一改“摊大饼”思路,用环形设计理念,征服了90%的评审。半城半水的新郑东呼之欲出:由“如意湖”到“龙湖”,3.7公里长的水系,连成一个巨型“如意”,两湖周边,环形设计,告别拥堵;六大组团,功能错落,相对独立;水连组团,绿处其间,呼应了中原人对水与绿色的渴望。如今,道路绿带、城市公园、丛林绿地形成面积超过2700万平方米的“绿色之网”;龙湖、龙子湖、象湖、如意湖为重要支撑的生态水系,形成超过1100万平方米的“蓝色之脉”。

心如意,方汇天下。雷格斯,全球最大的服务式写字楼运营商,没有犹豫,落户楷林IFC写字楼,源于“软硬兼施”的服务:信息安全宽带、同声传译办公室等全球无差别硬件;细致的私人定制软服务,最终打动“最严苛的面孔”。

意也如意,方显中国。提起千玺广场,郑州百姓常想到中原古塔、“玉米棒”。这些昵称,融入中原人最朴素的爱意。其实,在中原古塔周围,还有河南省艺术中心的“排箫”造型、居住区的九宫格布局,象湖周边的“六合”“三才”“九州”造型,这些中原文化符号与国际前卫设计相得益彰。“眼前有景,身边有画,生活在郑东新区,被它的便捷有序、朝气蓬勃吸引。”一位来郑定居者感叹。

“今天郑东的美是建设之美、规划之美,但最重要的是坚持之美。从开始到现在,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郑东新区被广泛认可的原因之一。”郑州市委常委、郑东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建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