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 郑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求达到100%

23.03.2018  06:42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儿,想要做到却很不容易。今后,郑州要对这件事动真格。

3月22日,记者从郑州市政府获悉,郑州市2018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公布。2018年年底前,郑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10%以上。

年底前郑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2018年年底前,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初步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10%以上。

他介绍,各区按年度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30%以上的目标任务组织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在具备条件的商业区、农贸市场等场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同时,按照“大分流、小分类”的原则,市容环卫部门将建立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环保部门要建立有害垃圾处理体系,园林部门要建立园林绿化垃圾的收运、处理体系,防止各类混收混运,增加处理难度和成本。

郑州已经有小区启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垃圾分类,郑州目前进展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郑州市政府有关部门。

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去年8月,中原区绿都城社区率先启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市已有56个试点社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占去年全年任务的112%;1009个区级以上文明单位启动158家,占总数的15.6%。

“各区(管委会)根据本单位实际,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探索新的、便捷的运营模式。”他说,高新区在锦华苑小区、中原区在啟福尚都小区推行垃圾四分类模式,即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中原区在绿都城社区、金水区在省委小区等小区投放智能分类设备,将可回收物细分为玻璃、塑料、金属、纸类等四类,采取投放自行称重并奖励积分的方式,便于群众投放和收益;二七区在八十二中学、郑东新区在海马公园小区、经开区在亚太明珠社区将传统垃圾桶分门别类粘贴四分类标签,安排专人在固定时间引导居民按类投放,降低设备投入成本,增加前端分类环节的准确度。

垃圾分类想做好,首先迈过“资金”“观念”两道坎

河南王牌企划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官同君说,垃圾分类工作想做好,首先要迈过“资金”“观念”两道坎。记者调查发现,资金投入和居民观念,确实是制约现在郑州垃圾分类工作的两大屏障。

“我们也有环保的意识,也想把垃圾分类。可是,即便我们把垃圾分类了,小区里装垃圾的工人也是把垃圾混合着处置。你说,光靠我们分类有什么用?”郑州花园路附近某社区居民范女士的声音很有代表性。

好在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郑州对垃圾分类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下半年中原区自筹资金500余万元投入全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仅在绿都城社区垃圾分类设备上就投入近200万元,将该社区打造成我市第一个生活垃圾全智能分类的标准化社区,并在今年拟投入8000余万元,选址建设面积达15亩的我市第一个生活垃圾分拣中心。

据了解,郑东新区已投入资金210万元开展前端分类和入户宣传工作,并在今年列入预算资金1300多万元用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运行经费。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郑州市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在成绩的背后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郑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说。

记者从郑州市政府获悉,郑东新区坚持生活垃圾四分类,坚决做到前端分类准确到位,明确要求运营商安排专人在居民投放环节做好二次分拣工作,从源头上确保分类的效果。中原区自筹资金建设2吨/日处理能力的小型湿垃圾处理站,解决辖区试点社区厨余垃圾的减量处理问题。

居住小区按每300户左右配置1名督导员

实施方案显示,3月底前,郑州各区政府、市各相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均要成立相应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构,配备专人负责本区、本行业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每个区配备10名专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开展本区生活垃圾指导、监督工作。由各街道负责组建督导员队伍,原则上居住小区按每300户左右配置1名督导员、商业街按每100户配置1名督导员的标准,配强配足一线工作人员。

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各区政府在生活垃圾前端分类方面,将积极探索“互联网+”智能管理模式,引进“一户一卡一码”、指纹识别、自动积分等分类管理办法,高效做好前端垃圾分类工作。在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可借鉴深圳市盐田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做法,选址筹建本辖区的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且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内要布局一处日处理厨余垃圾100吨以上的湿垃圾处理场所。各区分拣中心务必于4月底前开工建设,8月底前建成投运。

□记者王磊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