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建构“33”制运行模式 筑牢防溺水防线

05.08.2020  18:02

  在推进未成年人防水工作中,鹤壁市创新思维,强化探索,建构了“33”制防溺水工作运行模式,形成了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的发生。


   强化“3”项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强化统筹机制。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会议,强化对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的统筹和领导。强化协作机制。由政法部门牵头,在全市建立联席制度,形成了三个协作体系,即:以教育、团委为主力的教育体系,以水利、交通、住建为主力的防范体系,以民政、妇联为主力的关爱体系。强化考评机制。坚持过程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将“防溺亡”作为教育督导一项重要内容,经常性对相关部门开展调研指导,对各县区、学校进行督导,强化了过程性考评;将“防溺亡”纳入对相关部门、县区的综合平安工作年中、年终考核内容,强化了终结性评价。


   形成“3”个常态,织密安全网络。 宣传教育常态化。将“防溺水”纳入学校地方安全教育课程,融入学生安全教育全过程,形成日常教育、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常态化模式。如暑期放假前,各学校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手抄报评比、安全演练等形式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召开主题班会7600余节,举办主题升旗仪式300余场,更新橱窗900余块,悬挂条幅700余条,师生制作板报、手抄报1.28万余面。家校合作常态化。各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家长会、家访、告知书等多种途径,建立常态化家校联系机制,召开主题家长会3700余场,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告家长书》26万余份,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告知提醒常态化。上学期间,实行“一分钟提醒”制,即每天放学后一分钟,学校通过校园广播提醒学生注意人身安全,通过班级群向家长推送防溺水安全提醒;暑假期间,建立“防溺亡周提醒”制度,市教体局利用全市安全教育平台每周向学校推送防溺水安全教育内容,并在市教育电视台每期《教育新闻》播放前插播防溺水公益广告。各学校每周通过学校网络平台、班级群等向家长开展防溺水教育。


   建立“3”查体制,筑牢安全屏障。 集中排查体制。制定方案,明确职责,组织水利、住建、城管等部门抽调专人,对全市所有水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并建立排查台账,在重点水域、河段、干渠、易下水位置,以及沙坑、池塘等地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并配备简易救生器材;对危险水域、高危水域、发生过溺亡的水域重点提醒。全市共排查各类水域、坑塘460余处,设立警示标志3000余个。日常巡查体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教育、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会同乡镇、村居组织动员有责任心的同志630余名组成巡查队或义务安全监督管理员,在事故多发地开展日常安全巡查,严防学生溺水安全事故的发生。调研督查体制。市防溺水工作专班定期组织人员到相关职能部门、各县区、各乡镇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调研督查,重点督查各单位、县区“三清三明”“四到位”落实情况,并强化督查结果运用,建立表扬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防溺亡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得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进行通报、约谈、督办。


  (鹤壁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