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90后姑娘制作了全网第一套“甲骨文表情包”

21.10.2019  09:02

这段“甲骨文”你能猜出是什么吗

一片甲骨惊天下。作为目前中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迎来了发现120周年的纪念时刻。一系列国家层面举办的纪念活动陆续开展,这是甲骨文发现以来的第一次。

2019年10月18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正式拉开帷幕。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河南商报推出系列报道,采访推广甲骨文的小人物,聚焦甲骨文文创产品行业,带你“穿越”上下三千年,感受甲骨文从古至今散发的迷人魅力。

10月18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举办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化·创新·传播”论坛中,围绕如何推动甲骨文的文化传播和创新设计,如何让甲骨文在互联网新时代焕发青春,如何真正被更多人喜爱,与会大咖观点碰撞,金句迭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就甲骨文文化与创新发言

时尚

甲骨文变成了表情包、漫画、嘻哈歌曲……

“去油腻”“吃瓜”“你说神马?”“汪!想吃狗粮。”10月18日晚,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化·创新·传播”论坛上,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向与会者展示自己设计开发的甲骨文系列表情包时,会场内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甲骨文表情包中,有的依托甲骨文现有文字,将其转化成更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有的进行了再创造,比如“大家好”,“大”字像个男人,“好”字像女人和小孩,家里还有一猪,都跑到屋檐下,生动有趣。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设计者之一,首款甲骨文设计字库、章草设计字库设计者陈楠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数字化甲骨文设计”的研究与创作工作,除了目前已设计开发的7套甲骨文表情包外,用甲骨文元素制作的绘画(漫画)、贺卡、联名卡,创作的嘻哈歌曲等,吸引了广泛关注。

陈楠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经过创新设计的甲骨文创意产品,注重表现现代设计语境,甲骨文不再是神秘而古老的文化符号,而是流行时尚元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文创

甲骨文参与到汉字文创开发中

“很多外国朋友来到殷墟后,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汉字还像甲骨文,我们早就学会汉字,学会汉语了。”论坛上,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的这番话让人印象很深。

近年来,北京国际汉语学院常务副院长桂帆和她的团队开始推广中华汉字体验园项目,通过在教学中加入甲骨文元素,通过形象的描述,让文字在学习者的脑子里构成一幅画,让文字“活起来”“动起来”。

小象汉字的创始人刘良鹏也从孩子的需求中看到了甲骨文文创产品的价值。

刘良鹏设计的《甲骨文游戏字卡》中,每一张字卡都包含甲骨文、简体字和英文三种形式,从每一个字的众多甲骨文字形中挑出最具表现力的一个,加入当代意趣,创造出一种比象形更象形,更接近指代对象的图形化文字。

此外,在“汉字叔叔”斯睿德建立的汉字字源网站上,通过将甲骨文、金文等古汉字扫描录入,建起了一个古汉字数据库,免费对公众开放服务,也受到欢迎。

电商

一篇文章就能带来8000套相关产品销量

近几年,在大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以甲骨文为原型开发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受关注。

陈楠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截至上个月,甲骨文创意表情包在互联网上的发送量已经达到132万次,下载量超过16万人次。2018年,鹿晗团队发现了甲骨文的宣传后,双方合作,推出了一条含有鹿晗和甲骨文元素的一分钟的视频,转发量3900万人次,视频播放量达到2000万次,高中生和初中生纷纷关注有关甲骨文的话题。

这些让陈楠很振奋,“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大众,重新焕发活力,有时候可能就缺一个契机、一种传播方式。”他还透露,目前国内许多院校、设计机构都跟他联系,沟通策划关于甲骨文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活动等。

在甲骨文研究、开发传播者看来,“这是甲骨文最好的时代。互联网的助推让一切变得比以往容易,也更好检验效果。”

刘良鹏以小象文字为例,“产品目前大约有60万用户,卡片系列有二三十万套的销量,通过微信公众号上的团购,有时一篇文章就能带来8000套的销量,这都是以前不能设想的。”

大咖说 甲骨文文创开发的前提是普及甲骨文文化

对于国内甲骨文文创产品的开发,受访的业内人士大都表示,虽然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已经比较活跃。但同时,包括甲骨文在内的文字项目的开发,目前在整个产业中占比还非常非常低,参与度也有限。

桂帆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目前国内以纯汉字为主体的文创开发,盈利方面也比较难,有些开发者是怀着情怀在做,需要多方支持。

陈楠也提到,甲骨文的文创开发想做得更好,首先要解决甲骨文文化的普及,这是基础和前提,同时,要保护好知识产权,让行业更健康。

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遗产周刊主编齐欣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甲骨文的一些文创开发中,一旦过于注重“形”,忽视了文字本身,很可能陷入“知道是甲骨文,但一个不认识”的尴尬。对于甲骨文的文化传播和创新,齐欣和其他一些观察者还用了一个形象的说法,“洞(甲骨文学界)中千年,世上(社会大众)一日,要让甲骨文研究开发走出博物馆、走出实验室、走出专家群体、走出安阳,真正被社会大众喜爱,真正让甲骨文“活起来”“动起来”。

相关阅读

90后郑州姑娘制作了

全网第一套“甲骨文表情包”

一个普通人,能对甲骨文推广产生多大影响?你还记得创作出全网第一套“甲骨文表情包”的人是谁吗?她叫李子一,90后,毕业于郑州大学考古系。“你瞅啥”“呵呵”“比心”“怪我咯”……24个以甲骨文为元素的表情包,成为“斗图”的一股清流,同时也掀起了一股甲骨文表情包使用热潮。

“甲骨文很像表情包啊”

2017年5月,李子一随手翻开一本甲骨文字典,书中甲骨文的“熊”字长着一对翅膀,这引起了李子一极大的注意和好奇。李子一发微博和微信求助大家:为啥甲骨文的熊字长翅膀?

随后,这个问题得到了积极回应,众多网友脑洞大开,有人认为汉字“熊”下边是“水”,熊得有翅膀才不会掉水里淹死;有人觉得“翅膀”是鱼,熊把捕的鱼别到身上,就像吸烟的人把烟别在耳朵后边……

李子一用漫画记录了这个有趣的过程。在和好朋友李舒桐闲聊这件事儿时,李子一迸发出灵感:“甲骨文很像表情包啊!”李舒桐精通PS,得知这个想法后也十分激动,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合作制作甲骨文表情包。

自学PS制作甲骨文表情包

虽然李舒桐是PS大神,但是远在上海,李子一决定现学PS,创意由李舒桐和她一起把关。她在网上搜索怎么用PS做动图,根据步骤一点一点做,刚开始,一个简单的动图,她需要做整整4个小时。

比如,在制作“回家咯”动图时,她觉得“家”字的甲骨文字形颇像一只小乌龟,就决定用小乌龟的爬行来表达回家的含义。为了画得生动,李子一蹲着观察家里养的乌龟,用手机录下它的爬行过程,再慢速回放,看乌龟的眼睛怎么眨、尾巴怎么摆。

经过两个星期的摸索,李子一搞定了动图制作,又经过两个月的反复修改,2017年7月份,全套24个表情包终于全部做完。推出表情包那天,李子一在朋友圈发文说:“我一直想用比漫画更有互动性以及参与性的方式,让看似冷门的考古和古文字小知识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个表情包算是我的新尝试吧!”

“疯狂甲骨文”表情包下载量超10万

在微信表情商店里,“疯狂甲骨文”下载量已经超过10万,李子一获得了近900人的赞赏。去年,李子一给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的学生上过甲骨文课。她教孩子们简单的甲骨文字,引导孩子们用甲骨文编故事。在李子一看来,作为考古学生,有一颗向别人传播考古知识的心,用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

李子一很喜欢鲁迅说过的一句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李子一还没想好接下来要做什么,但她希望用自己小小的发声,在科普考古的道路上毅然前行,“能发光发光,能发热发热”。

当古老文字遇上现代历法

这本日历“穿越”了三千多年

60岁的韩建周,来自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他花了8年时间,自费编撰出版了《甲骨文字释义》。今年他还编写了一本《甲骨文日历》,为的是让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甲骨文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一本日历,让古老的甲骨文走进寻常百姓家

近日,不少安阳市民家中都有了一本特殊的日历——巴掌大小、被精致的深红色绒布外衣包裹着。翻开内文,彩色的印刷纸摸起来细腻顺滑,每一页的日期都由甲骨文写成,每一天都有一个甲骨文字的讲解。

古老的甲骨文搭配现代的数字日期,古今沧桑、时空交错之感扑面而来。

“我们保留了日历原有的各项功能,加入了甲骨文元素,每天讲解一个甲骨文字,同时附上该甲骨文字对应的成语或格言。”这本日历的编写者就是韩建周。

韩建周身材略有些瘦弱,他说是这十几年来癌症缠身的缘故。不过,聊上几句便会发现他严肃、专业,且神采奕奕。

“人们总觉得甲骨文是高高在上的,看不懂、学不会,这本日历就是让甲骨文走进大众,让大家都能爱上甲骨文。”韩建周表示,“我的梦想就是让甲骨文走进寻常百姓家。”

一个微信群,汇集全国甲骨文爱好者

这十多年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前来拜访请教,广东的、陕西的、洛阳的……“濮阳有个小伙子来找我,这本日历编好以后,我让他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我在群里发语音来教大家认甲骨文。”韩建周说,自己老了,微信不会用,就由年轻人来教大家认甲骨文。

这名濮阳的小伙子杜庆奎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他在群里教过的年纪最小的学员只有5岁,小朋友一直坚持学习,家长的反馈也不错。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他曾经花了8年时间,自费编撰出版了集甲骨文字典、字帖于一体的《甲骨文字释义》,用轻松易懂的语言解释甲骨文。书稿完成后,他拿出自己2年的工资,自费出版,“你选择了一个事之后,把它干好,能够体现你的价值。我觉得这是个高尚的事业,这事值得做。”

甲骨文还可以进教材、进市场

编书期间,韩建周已经被贲门癌折磨了十几年之久。有时候他会想,如果自己走了,这些没完成的书稿、甲骨文字库怎么办?值得欣慰的是,他一直在培养年轻人。除了爱人,本科为法学的女儿,硕博期间改为研究甲骨文。目前,女儿女婿都在从事甲骨文研究。

如何真正让甲骨文“活”起来?韩建周精炼地表示,“进校园、进社区、进市场。”“现在很多服装印外文字母,为什么不能印我们的甲骨文呢?它既是图画又是文字。”韩建周说,“进教材是普及甲骨文最好的抓手,现在可能有困难,但是去搞个讲座,教中小学生甲骨文字不难。”

在韩建周看来,甲骨文、殷墟、红旗渠是安阳的三条文旅主线,是安阳走向世界的名片,是世界走近安阳的灯塔。他的愿望是,未来的某一天,安阳人都会写甲骨文,中国人都认识甲骨文。

来源:河南商报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