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谁家扫墓”是道讨论题

07.04.2015  10:38

  长安濮存

  到谁家里给逝去的长辈亲人扫墓,一名河南籍女子与河北籍的老公发生争吵后,一气之下深夜外出饮下1斤白酒,结果不胜酒力而迷路,于是向警方报警求助。(荆楚网04-06)

  租住在武汉市东西湖区25岁的河南林女士和34岁河北籍贺先生,因为清明节到谁家扫墓的问题争吵不休,林女士赌气出门独自喝下一斤白酒,好在民警及时救助,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险”。

  事实上随着独生子女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对于“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夫妻,都会面临着一个“到谁家”的问题,比如“到谁家过年”的问题,如今又出现了“到谁家扫墓”的问题。

  扫墓不仅仅是对先人的怀念,更是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特别是80后的人们,因为父母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背井离乡,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是与爷爷奶奶朝夕相处长大的,对于逝去的爷爷奶奶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怀念,而外出上学与工作让他们早早离开家乡,所以对家乡也有一抹浓浓的思念之情。

  今年清明节恰巧赶上周末,一些人便将年休假与清明节凑在一起,拼出一个“小长假”,可以“便下襄阳向洛阳”,八百里奔袭回家扫墓,这本事一件好事,是“亲情”、“乡情”的热情洋溢,然而为“到谁家扫墓”的问题争执不休,甚至闹不愉快影响夫妻关系就没必要了,像林女士这样借酒浇愁不仅无法解决问题,甚至可能闹出“酒祸”,以此为代价,恐怕老祖宗泉下也不愿意。

  其实,“到谁家扫墓”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的。80后的人们,“男权主义”已经渐行渐远,夫妻平等,无论到谁家扫墓都一样,缅怀先烈,思念家乡,初衷不变。

  之所以会在“到谁家”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主要原因还是夫妻之间缺乏沟通,缺乏换位思考,都一门心思的考虑自己的亲人与乡愁,而忘记了另一半也一样有缅怀之情、思乡之情。

  所以,关于“到谁家扫墓”的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相同时间不同地点去哪里做同一件事情的问题(比如还可能出现双方父母同一天生日的问题),夫妻之间不妨约法三章,或者今年去你家明年去我家,或者各自回家,或者互换角色去对方家,不过不管怎样选择,彼此之间一定要多联系,哪怕电话、QQ、微信问候一下“亲爱的你到哪里了?旅途愉快吗?”让对方感受到虽然彼此分开却牵挂相伴,如此不仅能够轻松解决“到哪家”的问题,而且夫妻感情还会如陈年美酒,“久香四溢”。

  一句话,“到谁家”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够一个人说了算,夫妻之间要多沟通,多换位思考,把“到谁家”的问题当成一道讨论题,“到谁家”的问题就不会成为问题。

编辑:李一